即时新闻

广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8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高焓、李国全

     在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里,工作人员陪伴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通讯员 李国全

  

  “广式养老”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基层治理“五社联动”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婚俗改革工作被民政部点名表扬……2022年,广州民政部门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用心用情保障基本民生,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3月7日召开的2023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民政部门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上担起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普惠、均等、更可及,

  织密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

  

  高质量发展,要为“一老一小”筑起稳稳的“幸福坝”。过去一年,广州民政部门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为全市213万老年人和230多万未成年人奏响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曲。

  65岁的周叔是天河区天河南街颐康中心的常客,在他看来,有老友、有活动,“家门口”的颐康中心让生活更精彩。

  做好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广州为千家万户守护幸福夕阳红。2022年,广州资助40万人次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4600多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全市超五成村居共建成1475个村居颐康服务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

  12岁的小郑放学后盼着去白云区三元里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基地。“我喜欢在这里看书,还有志愿者教我做功课”。

  学业、心理健康、普法教育齐关心,176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覆盖全市。2022年,广州还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发布全省首部儿童福利机构地方标准。“12345”热线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主动排查困境儿童54335人次。越秀区、白云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获国家评估组高度肯定。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广州将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熟定型,实现村居颐康服务站全覆盖。探索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等养老模式,试点打造一站式融合养老社区。建立养老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加大力度支持南沙区探索跨境养老服务合作,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对南沙常住港澳老人的吸引力。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今年广州将助推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提质扩面。推动修订《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印发实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镇(街)未保工作站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未保示范创建“广州标准”。

  

  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兜住兜牢社会民生底线

  

  高质量发展,要为困难群众撑起牢牢的“保护伞”。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从不是一句空话。2022年,广州有力保障8.2万八类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应急医疗服务。发放低保金约5.6亿元、特困供养金约2亿元,为享受两项补贴待遇的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约4.1亿元。

  实实在在的投入看得见,无时无处不在的温暖服务也摸得着。年近七旬的董婆婆因听障、腿脚不便,日常起居全靠侄媳妇李女士照料。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供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逢年过节的生活物资和慰问金,看着一项项帮扶落地,李女士感慨:“帮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

  兜住兜牢社会民生底线离不开政策与平台支撑。2022年,广州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制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政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96元,上线社会救助审批一体化平台,让社会救助更有力、更有效。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广州将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增长。联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落实特殊人群应急医疗救助服务工作。支持南沙区探索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开展照料护理服务、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异地申办等工作。打造“智能申请、智能审核、智能监管、智能服务”四维一体的社会救助系统。

  

  建成智慧社区示范点,

  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要为基层社区修好坚实的“连心桥”。清水湖畔,绿树荫下,村民散步跳舞,不亦乐乎;犀溪创意园,静待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如今的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早已从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大小村务都能在议事大厅里讨论解决,下围村的蝶变是广州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写照。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民心聚拢,有商有量,分散的力量就能拧成一股绳。2022年,广州推广“116”工作法,开展议事协商5.45万次,推动解决旧楼加装电梯等社区问题6.69万件。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治理精细化还离不开社工、志愿服务与慈善齐头并进。2022年,广州推动《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立法,修订《广州市社工服务站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系列配套文件,用制度护航社工和志愿服务发展、深化“慈善之城”创建。

  2022年,全市建成176个“双百工程”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设立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畅通236条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线上线下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紧急援助等专业服务。成立176个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1010个慈善空间、488个社区慈善基金,累计实现35364户困难家庭的“微心愿”。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白云区寮采村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工作,打造村级议事协商示范名片。建成一批基础设施现代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集成化、社区服务便利化的智慧社区示范点。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实现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社区慈善项目在社区服务率达到100%。

  

  “倍增”民政服务保障能力,

  打造品质民政公共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要为粤港澳大湾区铺就畅行的“高速路”。实现穗深异地申办最低生活保障联办通办,推进港澳老人在穗享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大湾区社会组织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民政领域落实《南沙方案》60项近中期重点任务。2022年,广州民政部门多措并举,为“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添上民政底色。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一论坛一基地”,创新开展社会组织“暖企·直达”“法在‘社’里”等行动……党建引领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2022年,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全市8004个登记在册社会组织、超2.8万个社区社会组织焕发勃勃生机。

  创建全国首个民政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10项研究课题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创历史新高,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城通办”,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业务增至16项,节地生态安葬率85%居全国前列,发布首批《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2022年,广州民政科技取得新突破,公共服务再上新台阶。

  握牢2023年的接力棒,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全面实施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倍增计划”,提升民政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纵深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大湾区社会组织协同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民政科技基金课题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