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坚决向“和稀泥”说不 才能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9日        版次:A06    栏目:报告解读    作者:张豪、董柳

  □张豪 董柳

  

  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坚决反对“和稀泥”,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处处彰显着司法机关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义之旗在新征程上高高飘扬。

  “和稀泥”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化解矛盾、平息纷争,而无原则地进行调和。在司法实践中,这种现象则常常表现为司法人员不顾全具体案情,强行在争议双方的诉求之间寻找“平衡”点。比如,在2017年的“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中,由于被劝阻方事后猝死,一审判决认为,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是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田某某15000元。二审推翻了上述判决:杨某属于正当劝阻行为,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案件案情复杂等因素,为了片面追求“结案了事”,或是对公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司法机关陷入了“谁倒霉谁有理”“谁弱谁有理”的尴尬局面。这种“和稀泥”式的司法实践,表面上似乎“抹平”了激烈的争议,但有可能损害了一方的合法利益。从本质上看,这种行为属没有严格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表现。它最大的危害就是模糊了是与非的界限,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将“坚决反对‘和稀泥’”写进报告,更是有力地向社会公众亮明司法机关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朱振彪追赶肇事逃逸者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报告中公布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判决结果让公众纷纷叫好。面对矛盾冲突、是非曲直,司法机关绝不回避、不含糊、不迁就,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捍卫了司法权威。

  司法的不“和稀泥”,才能让见义勇为者没有了后顾之忧,报告中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更是给见义勇为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小区保安陪同送医案、救助老人压断肋骨案……一件件典型案例,为见义勇为者鼓气撑腰,有效维护了他们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了司法机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有力引导了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保护见义勇为的共识。

  司法的不“和稀泥”,才能更好地守护社会规则。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判决,有力地树立了行为规则、引领了社会风尚。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从而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坚决向“和稀泥”说不,为见义勇为者撑腰,为勇于担当者担当,让破坏规则者受罚,才能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