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坚持“生态用海”

近浅海上做“减法” 深远海上做“加法”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2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许悦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广东正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羊城晚报记者11日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坚持“生态用海”,在近浅海上做“减法”,在深远海上做“加法”,旨在推动形成近浅海与深远海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开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疏近用远,生态优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广东作为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广东提出坚持以“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旨在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统一。

  广东将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推动近海海域环境持续改善;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增强海洋固碳能力,实现海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近浅海与深远海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开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如“澎湖号”自2019年在万山海域投放以来,运营情况良好,有利于缓解海湾养殖压力,使养殖海域扩大到深远海,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另一先行示范区潮州市饶平县,近年来集中力量开展海水养殖综合整治,同时抢抓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机遇,力争5年内升级改造传统近岸鱼排7000格。

  

  接下来将科学划定养殖区域

  

  羊城晚报记者11日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接下来广东将科学划定养殖区域。逐步引导近岸浅水养殖用海腾退空间,推动养殖用海向深水远岸布局。优先在部分地市开展试点,通过全面开展海洋资源摸底调查,掌握养殖现状和养殖主体需求,依据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划定禁养区、养殖区、限养区,明确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养殖品类等。实现禁养区海上养殖有序疏退,养殖区和限养区科学布局。

  以江门台山市为例,这里是广东省七大产蚝基地之一。当地大力促进传统渔排蚝排转型升级。成立了4个国有集团,承接海洋牧场生产、装备、渔港经济、精深加工和渔文旅三产融合等工作。通过“疏近用远”打造“蓝色粮仓”,大力推动深海网箱建设,发展金鲳鱼、石斑鱼养殖;通过“岸海联动”发展渔港经济,升级改造广海、横山、沙堤三大渔港;通过“陆海接力”创建精深加工园区,以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产品加工示范园为载体,引领种业、精深加工、冷链、海工装备产业集聚。

  

  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联合体

  

  同时,广东将推动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统筹利用岸海资源,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加快近岸传统鱼排升级改造。引导养殖主体向深远海、产业园区转移,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带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联合体,通过产业纽带、分工协作和技术扩散等方式互融互通,带动中小企业、合作社等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大渔带小渔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近海养殖户、渔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有机融入深远海养殖产业,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等发展模式,让渔民通过众筹、入股等方式参与养殖,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以阳江顺欣海洋渔业集团为例,他们联合当地两家专业合作社,组建渔业产业化联合体,承包了3000多亩水域进行标准化养殖。村民以劳动力入股,占有养殖基地的部分股份,入股农户根据养殖收益,每年可获得7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分红收入。

  拓展深远海渔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构建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广东正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