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购物中心+艺术展览”的创新与双赢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3日        版次:A12    栏目:大学时光    作者:朱哲桐

     图/视觉中国

   

  文/朱哲桐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19级

  

  还记得周杰伦发新歌《最伟大的作品》时,MV一发布便引起全网轰动,除了歌曲本身的热度之外,更多的还有对其烧脑剧情的热烈探讨。一曲终了,我才突然发现,取名《最伟大的作品》其实是有致敬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之意。这种将高雅艺术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不由让我拍案称绝,也让我联想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把艺术家们“最伟大的作品”以多样化的形式搬到其中展示的创新形式。

  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购物中心引入艺术IP、举办艺术展览等方式为商场引流,已形成一种购物观展一体化新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边逛街,一边看展,也成为潮流购物中心连接消费者的新常态。

  我觉得,通过艺术展览和演出,将商业中心“升级”为串联文化、体验、潮流、社交等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场所,当然是好事。如今90后、00后已成为消费主流,他们逛街更注重体验感和美感,购物中心文化“升级”是大势所趋——作为消费者线下聚会的“生活社交空间”,自然需要不断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连接,提升活力。这样新颖的观展方式也在逐渐成为年轻人开拓视野的方式之一。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营造高质量的社交场景,的确可以使用户黏合度在短时间内增加。购物中心里的艺术空间更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商场定位,来选择与受众群体相吻合的艺术类别展示,甚至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购物商场进一步细化艺术风格。但如何让文化艺术产品在第一时间抓住购物者眼球,便成了“购物中心+艺术展览”这一新观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内容是决定性因素。

  文艺产品纷繁复杂,要选出最适合在购物中心展示的产品,需要考虑多方因素。一方面,在购物中心观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体验方式,购物中心的环境可为观展者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平台,展出形式可以更丰富。就连博物馆中的珍品也可以通过VR等高科技手段呈现,充分利用购物中心的碎片化空地,让受众多维度地、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艺产品的魅力,所以令这类原本可能在博物馆里被“束诸高阁”的珍品以创新方式呈现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不同商场定位有不同受众层,但商场始终是大众文化集散地,更适合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而小众的文艺产品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被人接纳,在购物中心以“快闪”形式呈现,可能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吸引公众注意,如需进驻商场,则应加大宣传力度。

  以广州太古汇曾举办过的《十号礼铺》为例,这是沉浸式戏剧第一次离开剧场,以“半开放”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打破了以往“传统戏剧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观看”的单一模式——除了购票进场内沉浸式体验的观众外,那些路过商场的公众也可以通过剧场顶部镂空的天花板一睹沉浸式戏剧真容。戏剧本身也不同于以往的静态展览,它有故事情节,有演员表演,让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更为动态化。在商场中演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商场内的人流量,另一方面也创新地令戏剧本身被更多观众看到。

  所以,将艺术活动与购物中心相结合这一形式的确是有利可为的。在具体实践层面上,艺术活动本身可以提高商场收入,活跃周边交通,为商场增加附加值,也让人们在寻找艺术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点这件事上有了更多新的探索。在购物中心对艺术作品的积极包容下,无论是出于购物中心对定位与人气的追求,还是出于大众对艺术的吸收与认知,最终都是双赢。

  

  征稿

  

  “校园达人”版“大学时光”栏目现面向高校学生征稿,稿件要求作者为高校在校学生,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来稿请投邮箱:ycwbqc@sina.com,邮件请注明“校园达人”投稿字样,内文中务必留下作者真实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及院系和年级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