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征集的木棉主题绘画获奖作品在“木棉王”树下展出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
羊城晚报讯 记者马思泳、通讯员刘慧鹏报道:百岁红棉竞绽放,传统中轴报春来。3月15日“听见花开红棉颂——广州中山纪念堂第二届木棉文化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曾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老演员与少先队员在“木棉王”树下对话,老演员亲身讲述当年在中山纪念堂参与演出的难忘画面。据悉,木棉文化节活动将持续至3月31日。其间,中山纪念堂将举办多场“红棉”主题文化活动,包括“红棉智库”专家沙龙,“红棉盛放,童绘英雄花”画作展示,“纪念堂之夜”公益惠民演出等。 “58年前,我读四年级,如今已是一名退休人员”“1965年,我仅有10岁,读四年级,今年已将近68岁”……启动仪式舞台搭建在有着350岁的“木棉王”树下,曾在1965年参演《东方红》的5位“老少先队员”共同亮相,与少先队员们展开了一场跨世纪对话。 今年70岁的佘维杰在12岁时参加了中山纪念堂《东方红》演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周恩来总理到中山纪念堂观看《东方红》演出的情景。佘维杰动情地说:“1965年的7月中旬,我们在上台前一刻得知周恩来总理来观看演出,心情特别激动。当晚,我和父母及家人滔滔不绝地分享周恩来总理来看我们演出的情景,这是难以忘怀的荣誉。” 佘维杰当年和众多同龄孩子参与《东方红》演出后被赠送了一枚纪念章。佘维杰说:“现在佩戴的纪念章是复制品,原物已放在家中封存、珍藏。每年7月1日,我会佩戴着纪念章到中山纪念堂逛逛。” 在启动仪式现场,中山纪念堂第二批“红棉智库”特聘专家获颁证书。3月25日,中山纪念堂将举行首场“红棉智库”专家沙龙,粤港澳三地专家对《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2-2031)》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质询和评审,并就古树名木与文物建筑共存保育工作进行专题讨论。此外,“堂小青”志愿服务队注册商标正式发布。“堂小青”爱绿护绿志愿者组织创立于2022年6月,他们陪伴着市民游客畅游中山纪念堂的古树木林,欣赏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建筑和国潮文化。 由105名孩子共同创作的木棉主题巨幅画作正在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的东门平台展出。这幅高13.5米、宽10米的画作绘有木棉、熊猫、孩童、彩虹等元素。同时,面向3-18岁青少年儿童征集的木棉主题绘画获奖作品在“木棉王”树下展出。 3月15日、3月31日,中山纪念堂推出两场公益惠民红色剧目演出,分别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精品杂技剧场《追光者》以及广州粤剧院出品的红色主题粤剧《三家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