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羊城晚报推出“走进职教课堂”系列视频——

走进匠心课堂 领略职业魅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31日        版次:A12    栏目:羊城学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    作者:钟紫佩、蔡旭嘉、钟钦、杨雅、林文惠

     蔡树容

     刘月娣

     吴子彪

     黄凯

     潘慧君

     樊贞

     朱晓宁

     扫码看视频

  

  统筹/陈晓璇 文/钟紫佩 蔡旭嘉 钟钦 杨雅 林文惠  图/钟钦 陈明谦 陈迪龙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少年以比学赶超精神,了解真实职业环境,以职教课堂为指南,探清发展的航线,愈能在千帆竞渡中,乘势而发。

  近日,羊城晚报社推出“走进职教课堂”系列视频,用镜头展现职业教育的魅力,打破学校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壁垒,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体验不同职业的不同乐趣。

  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味饺子、香味四溢的诱人烤鱼、如火焰般灿烂的奶香岩烧乳酪吐司、饱含仪式感的手冲咖啡、香嫩可口的牛肉汉堡……色、香、味俱全的背后,是师傅对食材的独到理解,对工序的严格把控。

  灵动而精致的创意水果拼盘、体现中国人传统美的汉服发型、细密缠线中流动着丝绸般光泽的非遗工艺缠花、精心雕琢后保留美石本真的玉雕……艺术品的背后是手艺人化平凡为独特的浪漫,以及日复一日的匠心追求。

  十八节课堂,如棱镜般映射出不同职业的五彩斑斓,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广大中小学生。

  

  学习食物制作

  领悟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北菜肴就呈现出不同风味;到清末时期,中国形成了极具饮食文化特色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由川菜、湘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徽菜和鲁菜组成。其中,粤菜主要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这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为响应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在2018年建立了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这是首批“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为了推广粤菜文化,来自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吴子彪老师为大家带来粤菜菜系中的“烤鱼”这道菜,带领大家入门学习制作粤菜。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枚小小的饺子,便是饮食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它包含着人们对吉祥平安、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如今,饺子已不止是北方人民过年的餐桌必备品,它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日常生活都喜爱的美食。相信不少同学也在家包过饺子,猪肉馅、玉米馅、白菜馅、韭菜馅……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包饺子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如何让馅儿不掉落,如何让皮和馅比例协调,如何把形状包得好看让人有食欲?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蔡树容老师教授学子如何制作韭菜饺子,还分享3种包饺子的方法,让你秒变“包饺达人”。

  咖啡,兴盛于欧洲国家,清朝时期引入中国,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品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体验,萦绕鼻尖的香味,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喝咖啡,不仅仅是上班族或聚会下午茶的专属,很多人在家也喜欢冲泡一杯咖啡,静谧地享受咖啡在唇齿间流淌。速溶咖啡,挂耳咖啡,胶囊咖啡……不同的冲泡方式,让人们体验不一样的冲泡乐趣。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黄凯老师带来手冲咖啡和家庭咖啡冲泡技巧分享,带领大家认识咖啡,以及如何在家冲泡不同类型的咖啡。

  观赏性强的食物往往使人食欲大增。水果拼盘作为一道美味又健康的食物,不仅能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元素,还能通过动手来让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挑选椭圆形的圣女果作为兔子的身体,在底部切一个小片制成兔子耳朵,将圣女果体积小的一头做成兔子的头部,在头部置入兔子耳朵,最后用火龙果的籽做成小兔子的眼睛,一个栩栩如生的圣女果兔子便完成了。

  除了圣女果的花式切法外,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刘月娣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橙子、火龙果、苹果、西瓜、哈密瓜的花式切法。

  

  体验手工课堂

  感受指尖艺术

  

  数枝鲜花,在匠人妙手的修修剪下,鲜花之美一瞬间被放大许多。衬以绿叶,经过精心的编排设计聚拢成束,一束极具美感的花束由此诞生,这便是插花艺术。

  起初,人们通过对花卉的定格来传递感情。到后来,各种花木被赋予特殊寓意,插花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仪式与象征。而插花放之于今日,其发展呈现出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插花背后的匠人也逐渐成为一种职业,被称为“美的缔造者”的花艺师由此而来。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樊贞老师和杨波老师,通过对多种植物花材的修剪,排列组合,带领学子沉浸式体验手提花篮和花束的制作,开启“花花世界”里的美妙旅程。

  一手持原石,一手执雕刻机,依着白描图案在工作台上精雕细琢,一笔一划中图案轮廓渐显,灵气渐现,一块朴玉就这样被赋予生命,成为一件凝结了工艺美和文化寓意的艺术品。

  这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玉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玲珑剔透的镂空雕植物、象征着招财的圆雕蟾蜍,富含诗韵的蝶恋花玉雕挂件……皆是这样一笔一划雕刻而成。

  时光流变,年代更迭,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仍在代代中华儿女的肩上。为了培养新一代玉雕工匠,传承玉雕技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朱晓宁老师为广大学子们带来玉雕入门课堂,从玉石的介绍、玉雕作品的分类和玉石制作过程三部分,带领学子们开启玉雕初体验。

  “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一股绳子沿着这样的章法,在圆环上来回穿引缠绕。不一会儿,一个富有对称性的挂饰就完成了。这是中国结环挂饰,也是我们古代手艺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结由结绳发展而来,“结”读音与“吉”相似,“绳”读音与“神”相似。因而,中国结素有团结幸福平安之意。将编织精巧的中国结放在身旁,既能起装饰作用,又能将美好祝愿随身携带。

  双钱结、纽扣结、凤尾结、琵琶结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中国结样式,编织中国结讲究“七分整理三分做”,做到心思细、手灵活,方能编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中国结。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老师林璟琪和天河乞巧习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慧君为学子们带来乞巧文化课堂,了解乞巧文化的由来,学习如何编织中国结。

  

  

  链接

  

  劳动教育五彩缤纷

  

  羊城学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承办,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办。该活动以“职业体验”为主题开展活动与课程。联动学校,家庭和企业,全方面多维度为广州学子带来丰富多元的职业体验。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希望通过五彩缤纷的劳动教育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打造“五彩三度(深度、广度、温度)”的活动效果。下一步,广州市大中小学将继续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把广州市劳动教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