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梅州梅县区:

实施“十大工程” 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31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危健峰、黄国烽、赖庆生、刘滨

     阴那山茶田樱花

     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

     义务植树

 


  文/危健峰 黄国烽 赖庆生 刘滨

  图/梅县区林业局供

  

  今年2月,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五级林长”义务植树热潮,吹响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角。

  万物尽争春,山青花欲燃。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梅州市梅县区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实施打造广东最美林相、美丽县城项目、道路景观提升、城乡绿美惠民、森林生态旅游、绿美资源管护、绿美保护地提升、绿美产业富民、绿美梅县增效、绿美共享共建等绿美梅县“十大工程”,努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

  

  示范引领

  掀起绿美梅县建设热潮

  

  种树皆待春。2月13日,梅州市和梅县区机关干部、当地师生和群众到梅畲快线水车镇梧塘村参加“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吹响绿美梅县建设的集结号。

  据悉,梅县区梅畲快线林分优化现场示范点建设规模为6538亩,由梅县区委书记亲自挂点,高位推进示范点工程建设。该示范点选用开花、木材价值高的红椎、闽楠等珍贵树木和南山枣等特色树种,按照“伐松补阔+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抽针补阔+套种多树种混交林”“弃弱留强、弃曲留直、弃劣留优、弃密留疏”的原则,对沿江、沿线松材线虫病发生疫区纯松林进行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

  梅县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股长黄国烽介绍,实行“一包三年,一种五抚育”的造林模式,落实跟班作业造林监管措施,通过3年建设,实现林木平均高度超2米,保存率超85%,珍贵树种为主的乡土阔叶树由20%提升至65%以上,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造林亩产值的大幅提高,把梅畲快线示范点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出城重点景观廊道。

  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梅县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叶帅故里·大美梅县”的一项重点工作。“以丙雁松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城镇周边第一重山为重点,按照‘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理念,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有亮点的林分优化和林相提升工程,努力建设‘透窗见绿,抬头赏景,四季有花’的重点生态景观廊道,不断刷新丙雁松示范带的新颜值。”梅县区林业局局长邹卓祥表示。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一项生态文明领域的系统工程,其中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是重中之重。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日前,参加全省绿美广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研学班的180多人来到梅县区示范点,就松材线虫病疫点改造、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苗木培育等进行观摩学习。据了解,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后,梅县区自筹资金1267万元,率先在梅大、梅揭可视第一重山实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工程,规划建设生态廊道提升工程2538亩。2023年,梅县区计划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6万亩,其中林分优化2.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万亩、新造林抚育2万亩,不断提高“三江四线”生态景观,高质量建设绿美广东示范点。

  

  机制保障

  完善现代林业管护体系

  

  “进山不要带火源,大家注意森林防火”……前段时期天气干旱,梅县区森林火险预警等级攀升,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梅南镇全镇39名护林员在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并进行全区域巡护。

  “我们全面落实林长制‘一长两员’巡护制度要求,采用护林员+无人机+林火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进行全天候的宣传、巡查和防护,筑牢森林防火屏障。”梅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谢文辉表示,该镇建立了镇级第一林长(镇党委书记)、镇级林长(镇长)、村级林长(村党支部书记)、村级副林长(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巡林护林机制。

  据梅县区林业局介绍,2017年至2020年,梅县区筹集约1200万元资金,分两期建设了“梅县区林火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集远程监测、烟火识别、智能预警、精准定位等功能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森林管护水平。“通过技术手段的加持,我们提高了森林管护的效率。仅去年年底至今,我们就通过这个系统制止了100多起野外违规用火。”梅县区林业局森林火灾预防股股长李志贤说。

  以林长制为主体,辅助技术手段,是梅县区管护好林业资源的“法宝”。目前,梅县区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已全面建成,制定出台并实施各级林长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了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护架构,落实区级林长19人、镇级林长157人、村级林长710人,监管员355人、护林员696人,责任面积273.5万亩,实现网格100%覆盖,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此外,梅县区还在“林长+”上持续做文章,建立并高效运行“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支持配合、联动协作等机制,增强涉林执法和司法的刚性和质效。其中,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长+检察长”机制的梅县区,坚持“修复与打击并重”的司法理念,强化刑事违法行为人毁坏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恢复,对违法行为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监督补种复绿并赔偿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以促进林业环境的修复治理和生态恢复。

  

  绿美梅县 “十大工程 ”:

  

  一、实施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工程。至2027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工程34万亩;建设生态景观廊道5万亩。

  二、实施美丽县城项目工程。至2027年,建成梅县人民公园、体育公园,打造6条城区花景街道。

  三、实施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新建和提升出城、进镇景观道路13条。

  四、实施城乡绿美惠民工程。新建1个湿地公园、1个植物园、3个绿美红色乡村、5个林长绿美园、5个绿美古树乡村,提升17个镇级森林公园。

  五、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工程。建设3条森林旅游特色观光线路,打造3—5个生态旅游的新“打卡点”。

  六、实施绿美资源管护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建设古树公园8个。

  七、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工程。至2027年,完成全区自然保护地的勘界立标、科学考察、总规编制工作。

  八、实施绿美产业富民工程。优化林权、采伐改革,出台造林和抚育补贴政策,发展中药和林下经济,打造林业产业集群。

  九、实施绿美梅县增效工程。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设计审核和“一包三年,一种五抚育”的绿美梅县建设模式。

  十、实施绿美共享共建工程。线上线下开展绿美梅县、全民义务植树和“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