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在血谊亭前手绘红色基地 |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图/学校供图 三四月的广州,红彤彤的木棉花竞相怒放,给这座坚毅的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校徽的正中也是绽放的木棉花,它代表着何香凝先生的家乡——广州市荔湾区海南赤岗棉村,也代表着时代的正气。校徽上的木棉花蕊如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花瓣如中国鼎,传播着中华文明的正能量;花托是学校以“香凝正气”培育学子茁壮成长。正如校名,这所学校处处散发着何香凝精神的正能量,引领着师生不断向前。 “香凝正气”系列课程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日前,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八部门印发通知,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何香凝纪念学校积极开展主题为“香凝正气,书香致远”的主题阅读巡礼展示活动,分年级进行红色阅读,让阅读的气息氤氲校园,全体师生奔走在热爱阅读的每一天。 学校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香凝故事与香凝精神》贯穿孩子们的整个小学阶段,是入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学校采用开学大讲堂的形式,让学生对何香凝有总体的认知和情感认同,每学期进行两次主题课程,利用班会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为了更好地推进“香凝正气”系列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提升师生对相关课程的重视度和投入度,学校还结合校园节日进行课程成果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 来校参观“何香凝先生纪念室”的人络绎不绝 何谓“香凝正气”?何香凝纪念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冯艳云解释,“香凝正气”的内涵指向何香凝一生中突出的品质——爱国爱民、正直坚贞、博学多才、自强不息,“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成就了何香凝卓越的一生,而她的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目标”。 “何香凝先生不仅是卓越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还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高度评价何香凝‘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何香凝纪念学校六(2)班学生陈政江正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何香凝先生纪念室”向前来参观的嘉宾们介绍何香凝的生平。 “何香凝先生纪念室”于1994年建成开放,内有何香凝一生的革命足迹照片,每一幅照片都非常珍贵,是学校师生参观学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放后,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学生、工人、农民、干部等络绎不绝。陈政江从四年级开始成为学校红色讲解员,每一次向嘉宾们解说何香凝的故事,都让他激动不已。“每一次给大家讲述何香凝奶奶的故事,我都仿佛身临其境,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她那种冲破世俗阻力的勇气,总是能给我莫大的鼓舞。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像何香凝奶奶这样正义凛然的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爱国少年,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政江说。 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漫步在校园,细心的你会发现,每一面墙上的画都是艺术珍品。何香凝纪念学校办公室主任陈燕丽介绍,学校成立了“香凝艺苑”,在名誉校长关山月的领衔下,广州、北京和港澳台等书画家纷纷向“香凝艺苑”送来作品。多年来,“香凝艺苑”先后收藏60多位书画家的书画墨宝200多幅。为了传承国画传统艺术,学校还编制了《水墨凝香》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与文本,每周开设国画课程,大力推广传统文化。陈燕丽主任说:“学校提倡学生‘修艺’,并不局限于技艺、技能层面的学习,而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这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红色名片 学校周边红色资源: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室、赤岗党支部遗址、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裕安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红色课程:“香凝正气”特色课程 红色活动:结合红色节日和红色纪念日,制订全校性的红色德育活动计划,如“重走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学英雄,画英雄,颂英雄”清明纪念活动、“何香凝与共产党的故事”党史展览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