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受理窗口 |
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第一批知识产权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授牌仪式 |
文/丁玲 董柳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作为4月20日正式揭牌的国家级保护中心,从抗击疫情之初开始殊为不易的筹建和试运行工作,3年来历尽艰辛,从无到有,到现在已化蛹成蝶展翅高飞!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但专利审查周期长,知识产权维权难、成本高等痛点难点问题制约着创新主体的专利创造与运用。自通过202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视频验收以来,保护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公益服务+技术支撑”特点,实现专利快速预审、维权、综合运用等公共服务不断向纵深推进,打出一套推动知识产权政策落地实施与强化知识产权服务的“组合拳”,为创新主体办实事、解难题,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助力专利“快保护”,预审案件授权周期提速超过90% 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往往面临专利申请文本质量不高、专利申请审查周期长以及研发成果挖掘难度大等问题。“应该说,保护中心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系列举措来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并切实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岳勇表示。 据介绍,为让企业获得专利“快保护”,保护中心依托自身专利预审业务,让更多创新主体的高质量专利申请通过预审通道加快授权周期。保护中心自2022年7月开通专利快速预审业务以来,已审查预审申请案件1000件以上,经预审合格后的专利申请有半数已获得授权,相比于普通申请渠道的案件,快速预审案件的审查周期平均压缩90%以上;同时企业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质量把控和专利挖掘等能力也得到提高,高价值专利持续产出。 针对专利申请文本质量不高以及研发成果挖掘难度大的问题,保护中心则在国家级保护中心中首推专业技能比赛——“羊城IP杯”专利检索技能大赛,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专利检索能力和业务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4月26日正式启动的首届大赛吸引了全国27个省份1155名选手参赛,媒体平台浏览量超1万人次。在今年4月18日举行的2023年广州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专题会上,第二届“羊城IP杯”专利检索技能大赛也已同步启动;此外,保护中心还依托创新主体专利创造与运用能力培训项目等形式,充分征集企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和培训活动,进而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专利挖掘效能。 接下来,保护中心将深化专利分析统计工作,做好专利分析导航,为顶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持续推进预审工作,提高备案主体数量以及预审质量和效率,并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 主动进企问需,开展“知识产权为创新驱动赋能”系列走访服务活动 为推进优质高效、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需求,保护中心聚焦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开展“知识产权为创新驱动赋能”系列走访服务活动。该活动依托保护中心专利预审、维权保护、运用导航等服务,主动进企问需,先后服务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比音勒芬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音勒芬”)、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等创新企业机构。 企业有创新才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科技创新聚集产业,市场竞争激烈,研发投入大,亟需专利产出。压缩专利申请审查周期,降成本、提效率对于企业快速把握其知识产权成果意义重大。今年3月,保护中心前往广汽集团进行走访服务。走访过程中,作为广汽集团技术管理部门和研发体系枢纽,广汽研究院表示集团专利成果多、专利转化需求大,但专利授权周期过长制约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对此,保护中心就快速预审服务、分类号分布等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接下来,保护中心还将持续强化对广汽集团在专利预审、专利分析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的服务力度,护航新技术为制造业赋能。 聚焦高端面料研发及应用的比音勒芬也是此次系列走访服务活动的受益者。由于国内高科技面料开发、服装智能生产等技术滞后,比音勒芬此前一直依赖进口面料来满足生产需求,为解决高端面料“卡脖子”危机,比音勒芬加大新型纤维等高档面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国产面料替代进口面料的步伐。 保护中心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为比音勒芬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辅导,为技术人员提供个性化培训,缩短企业“研产销”时间,快速建立市场优势。该企业经保护中心预审后提交的7件发明专利中,6件一次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授权时间缩短90%以上。其中,经保护中心预审的第一件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排汗透气功能的聚酯复合材料的服装”的相关产品已经投产面世,下一步将积极推向消费市场。比音勒芬监事会主席史民强表示,保护中心在企业转型升级之际给予专业高效的指导,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知识产权“强心剂”。 调解成功率达52.1%,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 创新主体在专利的创造与运用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知识产权维权难、成本高就是其中之一。对此,保护中心着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大协同大保护工作机制,先后与广州市商务局、广州仲裁委员会、广州互联网法院等单位签订相关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特别是在今年“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与广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分别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备忘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合作协议》,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工作室”和“检察官办公室”,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快速协同保护服务。 同时,深入强化重点产业行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按照“一区一策”,保护中心分别与白云区化妆品、番禺区珠宝动漫、黄埔区新材料等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分流处理,以维权援助、纠纷调解、协同保护等方式优化纠纷化解速度,2022年以来,办理电商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案件1711件。建设白云区化妆品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成功打造以美妆产业链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累计提供相关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服务342次。 此外,积极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与各级法院的协同保护合作,入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和荔湾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入驻在线调解平台,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2022年至今,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337件,调解成功率达52.1%,涉案金额超1202万元,充分发挥调解对司法案件快速解纷止争作用。 如在今年3月,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保护中心一天内高效化解了四件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并完成司法确认。在该案中,北京某公司起诉广州某公司未经合法授权在某网影院提供四部视听作品在线播放服务,案情基本一致,是典型的系列案,被告起初并未能意识到其侵权事实,认为其网站域名已到期且未再续费,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原告则认为侵权事实清楚。保护中心在做足充分准备后,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经继续诉讼的利弊分析,以案说法、以情说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本案对数字视听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保证调解协议效力,避免后续不确定性,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 展望未来,保护中心将调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形成合力,持续发挥技术支撑效能,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转化的支撑作用,树立起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