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媒体团走访比亚迪公司 |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会议议程于5月18日结束。参加大会的华文媒体随即踏上大会的其中一条考察线路,在火热的5月,感受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此次考察采风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组织安排。5月18日至22日,来自五大洲27家华文媒体的30多位社长、总编和记者走访江门、深圳、广州三地,既感受到历史给这些城市留下的积淀,也发掘新时代这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朝气。他们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日新月异,祖(籍)国的建设牵动着华侨华人的心,他们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更要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 创新步伐永不停歇 “我看到展柜里不仅摆放着广东的传统酱料,还有他们生产的其他国家餐饮中会使用的酱料,我觉得这彰显了这个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也融合了广东人性格中包容的特点。”采访行程第一站是位于广东江门的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在参观过程中,国际日报中国事务部主任助理伍新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多次向公司负责人提问。伍新雄表示,一个超过百年的传统企业,能够在今天不断发展,并且越做越强,和它的创新与包容是分不开的。“参观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那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伍新雄说,身在海外,他们经常能看到李锦记的产品,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对话,发现这些调味产品不仅走出了国门,还“飞上了太空”,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撼。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发展让华文媒体的嘉宾们见证了传统品牌的自我革新,那在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采风行程,则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魅力。在江门的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星岛日报海外版执行总编辑黄晓东多次询问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在研发以及在海外的销售情况。当得知有一批自主研发的产品被欧洲国家认可并采买的时候,他感叹道:“太不容易了。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企业。无论是江门的富华还是深圳的比亚迪,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他们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生产出不可替代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在黄晓东看来,这些产品,对于提升城市发展实力、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绿美广东、文化广东 令人期待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可忽视。此次华文媒体团还走访了新会的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在小鸟天堂,有华文媒体就鸟粪的富氧化问题提出疑问,当地的导游解释,鸟类的粪便随着河水的流动进入附近的江河,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循环,附近天马村的村民也对此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各种保护,与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切实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小鸟天堂保护得非常好,可以看到广东在生态环境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欧洲华信报社长徐品华表示,自己在欧洲生活多年,他将借助此次采风机会,多向欧洲民众讲述广东的生态环境建设。 沿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研学路径了解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后,千岛日报记者刘兰玲表示:“在一线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方,能保有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说明祖国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也是广州对生态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她认为,在科技进步之外,广州对海珠湿地的保护非常值得骄傲。 此外,华文媒体团还走访了新会陈皮古道、广州华侨博物馆等地,对岭南文化的传承以及华侨文化的集中展示,他们均赞不绝口。 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需要新方式 广东历史上是中国海上贸易和向海外移民最早最多的省份,祖籍广东的华人华侨约有3000多万人。一直以来,广东的发展也牵动着华侨华人的心,对于祖(籍)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也渴望了解。久未回国参加类似活动的世界日报新闻主编吴朝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菲律宾,他们的报纸非常受欢迎,当地人依然习惯纸质阅读的方式。“在菲律宾的当地华侨华人,非常想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资讯,尤其是投资、商业、经贸等资讯。” 香港商报记者盛玲芳提到:“海外侨胞还有港澳同胞对国家的经济和高科技发展感兴趣,我们会积极提供这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在推出报道的时候也发现,许多小切口的小故事,更能打动读者。” 黄晓东告诉记者,星岛日报作为一张超过80年的报纸,也在积极融入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我们也根据读者对象年龄层与需求的不同,求新求变。作为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