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张豪 邹丽珍 何昱 前沿的基础研究如何造福人类?如何通过全球性合作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广州如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23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进入最后一天的议程环节,更多的精彩观点和分享在这场科学盛宴上闪耀。 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分论坛: 环境保护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分论坛设置了3个圆桌会议,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在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等话题上共同探讨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两个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人类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表示。 “环境治理问题是每个人应该共同关心和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学生,除了好好学习之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论坛现场,一位来自广州南方学院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正高级工程师王语懿介绍,该中心一直在积极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领域的人才和专家。“各类环保组织都有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或实习生加入的项目,有志于参与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学生,可以从参加这些项目做起。此外,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网站会定期发布一些大型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活动,欢迎大学生们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高福也分享了他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高福认为,国际合作需要“4C”,分别是cooperation(合作)、competition(竞争)、communication(沟通)、coordination(协作),“以大湾区科学论坛为例,让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能坐在一起沟通,一起思考未来科学与人类的发展,这也就是协作。” 高能物理及其应用分论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暗能量、暗物质、反物质……在高能物理及其应用分论坛上,既有对前沿科学探索的介绍,更有对科学福祉的展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曹俊表示,基础研究是一种长远投资,或许并不能马上看到其成果,但是通过基础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能力。他表示,在位于大湾区的南沙举办这样一场高规格的科学论坛,能够很好地推进大湾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则表示,近年来,作为基础研究的载体,一系列大科学装置陆续在大湾区落地,成为大湾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必要条件,比如东莞散裂中子源项目的一些成果,已经开始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海洋科学分论坛: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科学分论坛以“深海资源绿色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众多院士专家为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以《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可燃冰是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我国已从“跟跑”变成“并跑”并实现了“局部领跑”。 “我们也要意识到,可燃冰开采是把‘双刃剑’。”张偲表示,一方面,可燃冰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开采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管控。 在分论坛之“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上,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记者了解到,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 “广州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建议,广州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首先要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培养海洋新兴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激发新动能。同时,还要推动海洋科技的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围绕着深海勘探、自然开发前沿领域的重点科技布局。
-
即时新闻
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最后一天,众多专家呼吁——
全人类携手努力 应对全球性挑战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24日
版次:A02
栏目:聚焦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
作者:李钢、张豪、邹丽珍、何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