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助力文化遗产体验式经济 引领广州新时代文化风尚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02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平

  ■陈平

  

  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减少自然遗产的过度开发、保护历史遗留建筑和景观、新修订《文物保护法》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形成开发促进保护、保护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然,仅仅去开发、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文化遗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成一定量的市场规模,才会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看到、认识并深切感受文化遗产价值,才能更好地促使人民群众产生文化共鸣,才能促进人民群众产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近十年,短视频逐渐以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逐渐成为当前大众娱乐方式里的主流途径。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类短视频不断涌现,可以看出人民群众也在逐渐认识到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新的文化生命力。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民间公司、导演拍摄非遗纪录片,来记录、保存和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微纪录片《海派百工 璀璨非遗》、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等。当然,大多数的纪录片并没有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可能只在某个特定区域进行小范围的展示和传播。回想当年央视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那种纪录片的声画美感、系列剧集的分门别类、讲述方式娓娓道来易于接受,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深入了解了中华美食。

  因此,广州应集中力量打造经典文化遗产视听品牌,提升广州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传播能力,让本土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并产生共鸣。

  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主要出发点,集中力量打造经典文化遗产视听品牌,通过电视节目、短视频等多途径展示传播,从而提升广州文化形象的视觉传播效果,让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全世界的人民群众能够听到、看到,还能铭记在心,推进岭南文化的传播,引领广州文化的新风尚,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当然,文化遗产的体验不能只停留在视听层面,还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更要摸得着。为此,应创建“文化遗产”特色品牌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体验空间和互动平台,以体验经济促进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使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良性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通常引人注目的独特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被外界了解其自身的最有效手段。广州的花市一直是当地过年的特色品牌活动,为了方便市民在春节期间赏花、购花,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天河区在全区重点区域、点位开展春节氛围布置。近年来,广州花市也逐渐加入了非遗元素,将舞龙舞狮、地方美食、非遗手工等项目加入其中,让人民群众在赏花的同时还能领略非遗文化,展现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凸显文化遗产价值,树立广州文化新风尚,可以创建“文化遗产”特色品牌活动,与广州“花市”相媲美。以广州甚至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主办方,每个季度或是每个节日,专门进行文化遗产领域相关的主题文化展演、手工艺购物集市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空间和平台,让文化遗产逐渐融入大众生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亲身体验文化遗产价值。一方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本土的文化共鸣,另外,也能通过体验的方式让文化遗产成为贴近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产品。

  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扶持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让文化遗产产品能够广泛为民所用,让文化遗产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

  创意产业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转变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同时呈现出巨大的文化传播力。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具有文化合作的多种优势,尽管大湾区的城市群成员拥有形态各异的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也各有特色,但由于地缘相近、文化同源、民俗相近、民心相亲,因此构建文化共同体,促进湾区的文化认同,提倡资源共享,做到需求互补,发挥各自优势,整合性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开发文化市场,是湾区文化合作的内在要求与发展的核心目标,更是广州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出发点。

  本土文化遗产经政府层面的推广和传播,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接纳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产品,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该领域的消费水平、促进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也是文化建设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例证。继而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让从事文化遗产产业的工作者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有希望。人民群众在花市买的鲜花,可以放在家里欣赏、陶冶情操,人们也可以在“非遗集市”购买自己喜欢的非遗生活用品,让文化遗产价值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让这种富有文化色彩的平淡生活更有温度。另外,政府也要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双向政策的落实,让本土特色文化走出去,展现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文化面貌。

  相互认同、互惠互利,是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拥有的观念与基础,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真正融合并有利于湾区文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良好的社会、政治、商业环境,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产品集结优势,向海外市场进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文化同源到文化认同,从各有特色到集结发展前进,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联通与整合,更是精神层面的合作要素,有助于实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首席教席)

  

  (该课题由文明广州与文化强国研究基地2022年度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为2022JDGJ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