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推进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09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周云

  ■周 云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一、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何以必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为重要的动力和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华文明的支撑和浸润,才能有深厚的底蕴和绵延不绝的前进动力。

  (一)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团结的力量

  时间已经进入到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到关键的时候,距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越近,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越严峻。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实现高度的团结,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中华民族磅礴的力量汇聚起来,去克服艰难险阻。而中华民族的高度团结,离不开中华文明“润物细无声”的基础性作用。中华文明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赋予中华民族成员一致的价值观、一致的行为方式、一致的民族情感、一致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成员相互之间高度认同。中华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和利益高度认同,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大团结,才能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果没有中华文明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团结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会因为人心的涣散而步履维艰。

  (二)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同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也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什么能够让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聚集起来,共同奋斗?最大的感召,莫过于民族的复兴,文明的重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并逐渐升华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古往今来,只要以爱国主义为号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总能够一呼百应,迸发出无穷的奋斗力量。也正是这样一种力量,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百折而不挠,历经万难而不屈,生生不息,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到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今时今日,也需要用文明的魅力,唤起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无惧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艰难险阻,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方向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推进,必须朝着有利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的正确方向进行。中华文明固有的特质,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有力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财富增加,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兼顾了财富增加和财富分配的平衡,兼顾了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平衡。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奋斗百余年,取得执政地位也已经70多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而不是其他什么现代化,这是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此外,中华文明爱好和平,推崇文明之间的“和而不同”,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只会推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不会走向霸权主义的方向。

  (四)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智慧的力量

  中华文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在今天仍然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的这些优秀内容,上到顶层设计,下到基层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都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慧的支撑。

  

  二、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何以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现代化,是在中华文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离开了这片土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了自己的特征,也就失去了希望。

  (一)中华文明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宝贵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华文明历来都有处理复杂局面的高超智慧和丰富经验,比如,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思想瑰宝,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不渝坚持的原则。此外,民本思想、天下为公的思想、自强不息的思想,等等,都有着极为宝贵的时代价值。

  (二)中华文明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理想蓝图

  在中华文明史中,对于平等的渴望和追求是一条显著的线索,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探索,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大同、小康,都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虽然这些思想资源中,不免有平均主义的落后成分,但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难以掩盖其光辉的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命题,实质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三)中华文明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

  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向来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因为周的文化灿烂,所以成为孔子心仪的黄金时代。这也成为长久以来,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国家治理水准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这一文化传统,在今天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层面、道德层面出现诸多问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如同中华文明一直坚守的那样,要把精神文明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四)中华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思想资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产生了诸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为代表的生态智慧。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对于今天的世界,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宝贵思想资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思想资源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转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的指南。

  (五)中华文明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以和为贵,主张和而不同,以德服人,“修文德以柔远人”。中华民族,从来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也从来不是建立在掠夺、压迫其他民族的基础之上的,而是通过平等友好的往来,与周边国家共享了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繁盛。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在没有进行对外战争和殖民掠夺的前提下,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奇迹。过去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今后仍然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让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华大地,更要让世界人民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的成果。

  

  三、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何以推进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底蕴,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时代价值。同时,也需要面向未来,使得中华文明能够给予中国式现代化更为持久、更为坚实的支撑。

  (一)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毫无疑问,文化自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文化自信是前提。如果不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虚无主义泛滥,中华文明的根基被动摇,中国式现代化失去了文明的支撑,就没有稳固的根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二)始终坚持“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也揭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建立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上,才会有“根”和“魂”。

  (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守正创新,中华文明才能够有绵延不绝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才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使中国式现代化有更为强劲的动力。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