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百年前的今天,中共三大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结婚离婚自由”等口号。回望百年,中国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已发生沧桑巨变——

从“祥林嫂”到“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18日        版次:A02    栏目:中共三大·百年女声 时代回音    作者:董柳、柳卓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游人在参会代表介绍墙前仔细观看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摄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柳卓楠

  

  1924年3月25日,作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在上海《东方杂志》上发表。文中,寡妇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也成为那个年代勤劳、正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命运缩影。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近800名女代表踏进了人民大会堂这座人民当家作主的神圣殿堂,共商国是。会后,来自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的瑶族妇女房奕玲,兴奋地用“严肃、强大、团结、精彩、温馨”十个字概括参会的感受。

  在鲁迅发表《祝福》的前一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提出了一系列妇女解放的目标口号。在房奕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前一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回望百年,何以换了人间?

  

  百年前的女声:首次提出多个妇女解放口号

  

  这几天,走进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内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一百年前的6月12日到20日,中共三大在这里召开。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共三大召开一百周年,馆内每天接待的人数超过了2000人,周末比工作日还多。”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吴石坚告诉记者。

  纪念馆二楼陈列了一百年前中共三大通过的13个文件和决议。其中,《妇女运动决议案》展位吸引了不少游人特别是女性游客的驻足。

  《妇女运动决议案》中载明:“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这些口号之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妇女解放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萌发,很多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推动着妇女解放运动向前发展。”吴石坚说。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金哲向记者介绍,中共三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主要由中共三大唯一的女代表向警予同志起草。《妇女运动决议案》虽然字数只有不到650字,却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妇女运动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过去强调‘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男女工资平等’的男女平权基础上,《妇女运动决议案》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口号,扩充了妇女应享有的权利。”李金哲说。

  

  百年前的女性:“陷在极惨酷的地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磐暗故园,“秋风秋雨愁煞人”。

  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写道,当时中国女劳动者“陷在极惨酷的地位”。而鲁迅在《祝福》中描写的“祥林嫂”正是那个时代妇女的最直观体现。

  2022年3月,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中国妇女发展”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记载:旧中国,95%以上的婚姻是包办婚姻;妇女出嫁前大多没有正式名字,出嫁后随夫姓;家庭财产由男性占有和继承,寡妇再嫁不得带走任何财产,出嫁的女儿更是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

  “究其原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对妇女的压迫比男性更加沉重。正如毛泽东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因此,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一批先驱们才不断抨击‘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对妇女的压迫,不断为争取妇女基本权利而不断奋斗。”李金哲说。

  李金哲向记者介绍,近代以来,一批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向前发展,譬如秋瑾的抗争、吴虞的呼吁、胡适的提倡等。国外妇女解放思潮也不断传播到国内,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剧作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但鲁迅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娜拉走后怎样”,如何保证妇女独立后的生活问题。

  “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早期探索并没有找到一条科学的道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中国才找到一条实现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李金哲说。

  

  百年大跨越:从女生比例6.3%到女童入学100%

  

  《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记载:旧中国,90%的妇女是文盲。多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完全依附于男人。

  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出版的《中国新教育概况》一书在“女子教育之近况”部分(第166页)记载称,当时全国共1811个县,“其中无初小女生者,凡四百二十三县。而其中无高小女生者,竟有一千一百六十一县之多。凡此千百县,竟无女生一人”。在女子小学教育方面,该书记载,当时统计的初高小学生共6396891人(不含教会学校),而女学生仅403742人。女生占男女学生总数的比例为6.3%。“易言之,男女学生一百人中,女生仅占六人。”该书的作者感叹,国内男女国民“既当受同等教育,岂宜有此景象乎?应入小学而未入小学之女子,全国中不知几千万人”。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2年、1923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分别通过了党史上第一个、第二个关于妇女工作的中央决议。

  《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倡导和推行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主张,在各个根据地开办各级各类学校,扫除妇女文盲;另一方面积极号召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加民族解放事业和各项生产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出台多种措施,保障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妇女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妇女的劳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提高到1995年的40%。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2011年为99.8%,此后一直保持在99.9%的水平。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则一直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22年为9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的绝对数量超过男生。

  广东省妇联2022年所作的《广东省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在广东,“中小学在校生中女生占比稳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女性比例达56.34%。2021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为100%,小学女生五年巩固率为99.58%,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为109.15%,广东当年女性大专以上学历毕业人数合计54.04万人”。

  党的二十大代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校长盘金生对此感触很深。

  盘金生告诉记者,他在家乡连南从事教育工作30年,其中19年是在瑶族山区工作。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山里执教的经历,他说:“以前这边比较穷,观念落后,山里好多人家觉得女孩子读完初中就可以了,不用上高中,反正过几年都要嫁人。一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去家访,跟家长讲读书的好处,讲女孩子也要好好上学、成长成才。现在就好了,大家观念都转变了,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不管男孩女孩,家长们都特别支持。”

  盘金生说,如今,他所在的田家炳民族中学共有学生3300余人,男女学生基本各占一半,女孩子考上大学的也特别多。“男女教育平等现在已经普及了,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他们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回首百年,李金哲说:“百年前,中共三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提出的目标已经实现。百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着眼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引领亿万妇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当年发出慨叹的《中国新教育概况》作者,可曾想到近百年之后中华大地上的这番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