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为2023届优秀毕业生颁奖 |
广州新华学院法学专业模拟法庭 |
健管-星创视光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
文/陈亮 刘赟 刘英 何宛桢 朱伊琳 谢坤华 图/学校提供 凤凰花开,骊歌悠扬。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毕业生们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山海,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他们的母校也迈向了新征程——今年,学校积极推进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广州新华是如何朝着“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奋力前进的?今年学校招生专业有何亮点?日前,学校校长、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接受了专访。 锚定社会发展新需求, 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近年来,学校瞄准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了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工程、风景园林、书法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等招生专业。 “应用型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锚定社会需求办专业,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王庭槐表示,今年新增的专业就与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学校原有学科的稳固发展为新增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休闲体育专业不仅有体育系作为支撑,还可与学校康复医学专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资源,谋求特色发展。此外,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的带头人是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姚正安,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创办创造了优势条件。 随着视频、直播行业的不断规范,对于“主播”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新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思维”,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跨媒体”口语传播人才的需要。 聚焦应用性特色, 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王庭槐介绍:“目前,学校正在推进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抓手,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在巩固“新华逸仙班”教改创新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基础上,学校还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引领,探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项目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立项,并以优秀等级通过了项目验收。 近年来,护理学已成为“王牌”专业之一,致力于培育“能用、好用、耐用”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3164人,连续五年作为中国顶尖独立学院专业在广东地区排名第一,并先后成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重点培育学科、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 2023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李可梦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实习期间,荣获医院护理实习生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实习生”等称号,即将入职。在惠亚医院,“新华护理人”也成为骨干力量,目前,已有3位护理学专业校友成为科室护士长。 “这都体现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经得起考验。这些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极具社会竞争力。许多还未毕业便早早被省内各三甲医院、医疗机构‘抢先预定’。这离不开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精准培养。”王庭槐说。 “三融、三化、五结合”, 创新产教融合之路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学校敏锐地在相关学科布局。眼视光学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由学校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社会急需的视光学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洪晶莹表示,学校和中山眼科中心为学生制定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方案,还提供了多个优质对口实习单位。如今她即将入职佛山妇幼保健院,“深感自己就是母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直接受益者”。 “产教深度融合,是应用型高校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王庭槐介绍,在“三融”(即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三化”(即实践平台化、课程模块化、评价多元化)、“五结合”(即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高校师资与企业师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联合广东星创视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毕马威全球商务服务(广东)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上市企业,共建健管—星创视光产业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粤嵌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探索出一种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与区域产业共生,与行业企业共赢”的产教融合之路。 坚持学术强校, 培养新华学子“实学真研气质” 王庭槐表示,学校坚持学术强校,着力建构师生学术共同体,以“真学术”助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职工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部,授权知识产权30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 在研学协同、课赛融通的赛道上,许多优秀学子在新华园开出了“实学真研”的绚丽之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邱鑫宇同学通过青岛市胶州市“优才聚胶”计划成为一名选调生。大学期间,他斩获20余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奖项,取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科研成果,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生物识别、微电子传感器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和第八届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王庭槐介绍,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始终坚持“三基三严三早”教学传统,“早正严实”教学原则,以“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精勤严实、踏实肯干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三早”教育理念融贯整个大学阶段:“早立志规划人生,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早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他认为,经过四年培养,在每一位新华学子身上沉淀出精益求精、拼搏奋斗的“实学真研气质”。 “双师同堂”, 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庭槐介绍,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学校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推广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同堂教学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据统计,今年社工专业就业率位列全校专业就业率榜首。该专业立足于“实践+理论”双导向课堂,从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和教师队伍三个层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板块化和专业化的合理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课堂实践,并与十多家省内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实行机构督导与学校督导“双管齐下”的联合培养。此外,专业教师队伍中占多数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务经验,并动用过往在行业内工作的人脉资源为毕业生链接就业岗位。 该校法学专业同样积极推动由法学院专职教师和法院法官、律师等校外导师共同打造的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的“双师同堂”示范课堂,目前,已在多项课程中落地。在《证据法》“双师同堂”课堂上,校外执业律师走进课堂“现身说法”剖析现实案例,传授职业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