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格局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世栋;罗忱

  □陈世栋 罗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禀赋特点、文化强国及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要求,优化区域文化资源要素发展格局,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助推大湾区文化圈高质量发展。

  

  深入把握文化要素的特征

  

  文化空间结构是自然过程及人文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按照一定的要素规模、比例、密度、组合分化形成的结构,就是地区的文化发展格局。综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视台、电台、杂志社、出版社、报社)以及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红色资源、4A级及以上景区等文化要素的现状分布特征,大湾区文化要素已形成了核心圈层、近域圈层、外围圈层等圈层结构。大湾区内地城市文化要素集中分布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四大核心城市;四大城市之间紧密的互动及其各自与外围之间频繁的联系形成了“文化走廊”;珠江东岸地区的文化要素比西岸密集,且在东岸地区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加快塑造“三极五片六廊多组团”的格局

  

  综合考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素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应塑造“三极五片六廊多组团”的总体发展格局,即通过“三极强枢纽、五片展功能、六廊强联系、组团促集群”的形式,打造国际化多元荟萃的文化发展新高地。

  三极强枢纽 借助大湾区文化发展所依托核心城市的空间邻近性和功能互补性,以文化的同源性和融合性推动城市的组合化发展,加快将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大极点城市培育成为世界级“文化组合城市”,强化组合城市的枢纽功能,畅通组合枢纽之间的要素循环联动,共同推动地区文化产业及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佛山”组合枢纽:培育成为“千年商贸+现代制造+广府文化”综合集成的内源型文化产业高地。基于广佛两市作为广府文化核心、两地同城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产业互补性强的基础,联合打造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的组合发展引擎。借助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以及岭南文化核心区、红色文化富集区、海洋文化集中区、商贸文化及区域创新文化重点区;佛山作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广府文化核心区等优势,加强广佛千年商贸和工商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拓宽文化产业合作领域,以广佛全域同城化推进广佛文化产业全域合作和深度合作,围绕两地产业基础,培育创客文化、创业文化、创意文化、创造文化,联合打造大湾区重要的内源型文化产业主阵地。

  “香港—深圳”组合枢纽:培育成为“国际开放+经济特区+科技创新”的国内国际文化双循环发展先锋。基于“港—深”两市之间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国际—国内”联系枢纽与开放窗口等互补性功能,联合打造集国际文化、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文化、创新创意文化、文化数字经济等于一体的内外循环组合枢纽。香港重点聚焦文化创新创意、文化教育、商务会展、服务交流等国际高端文化核心功能,发展知识密集型创新创意文化服务业,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打造核心文化圈标志性地标。借助国际航运、金融、贸易、航空等领域枢纽地位,加强对中国文化的阐发,构建具有文化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深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方向,发展成为开放文化与创新文化交融荟萃的城市典范。依托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优势,建设现代化“全球文化城市”,努力培育成为世界一流创新创意文化之都。

  “澳门—珠海”组合枢纽:建设“葡语系国家往来+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精致型文化产业范例。基于“珠—澳”两市之间“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中国—葡语国家”联系枢纽及窗口功能的互补性,深化珠澳合作,共建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中国—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平台,推动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交流合作。澳门立足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节庆”“文化+体育”“文化+会展”“文化+教育”为主要方向,扩大“艺文荟澳”文化品牌影响力,联动大赛车、马拉松等国际级体育竞赛品牌以及旅游业,推动特色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珠海重点加强空海联动,推动航空航天文化品牌做强做优做大,推动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加快珠海西部山水田园风光资源开发,形成“文明新特区·活力新珠海”的城市形象,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珠澳两市围绕横琴深化合作,推动在文化创意及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五片展功能 根据大湾区内部重点文化资源要素规模和密度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产业区,结合不同区域的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五大文化产业主体功能区。分别是以广州、佛山和东莞(北部和西部)为主的广府文化核心片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为主的国际开放文化片区,以江门和中山为重点的华人华侨文化片区,东江流域惠州、东莞(东部和北部)、深圳(东部和北部)的客家文化片区,以莲花山—罗浮山—鼎湖山—皂幕山—云雾山—天露山环线的生态文化片区。

  广府文化“双创”核心片区以广佛莞为主,主要是推动传统广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经济特区+高水平开放”片区以深港和珠澳为重点,向周边东莞和中山延伸,应培育成为国际开放文化、创新文化、珠三角工业文明展示等交汇融合区。华人华侨文化集中片区以江门和中山为主,基于华人华侨资源的集聚性和国内外知名度,借助海外华人华侨渠道,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共建华侨文化产业示范区。客家文化片区以惠州为主向南延伸至深圳东北部和东莞的东部地区,加强与河源客家文化的联动发展。生态文化片区重点以肇庆、惠州东部、江门西部等地区为主,依托生态资源,培育湾区生态休闲康养后花园。

  六廊强联系 发挥大湾区与周边地区沿海、沿河(珠江—西江、东江、北江)、沿陆路(国省道、高速公路、高铁)的主要交通通道的文化交流渠道作用,打造六大文化廊道。分别为沿海地带的海洋文化产业走廊,主要是发展滨海文化产业;“西江—珠江”文化产业走廊,可培育成为大湾区—八桂文化圈联动发展的主通道;东江流域文化产业走廊,可打造成为大湾区—潮汕文化区联动的主通道,并进一步延伸至福建浙江,加强与闽越文化的联系;东北向文化产业走廊,可培育成为大湾区—湖湘文化圈联动主通道;西部文化产业走廊,可发展成为大湾区—粤西雷州文化区联动主通道,并进一步联动海南自贸港文化圈;“黄金内湾”文化创新创意产业走廊,可打造成为三大核心枢纽地区内部循环和辐射周边地区的主要闭环通道,是引领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脊梁。

  组团促集群 根据大湾区文化产业要素在不同圈层的集聚程度,联动建设特色文化组团,孵化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广府传统文化组团(如广州传统中心城区、佛山祖庙—东华里、江门—新会古城及周边等)、“云山珠水”文化创意组团、华侨文化产业组团、红色文化产业组团、文化智能制造产业组团、海洋文化产业组团等、滨海文旅融合产业组团、休闲康养文化产业组团等。

  

  作者简介

  

  陈世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罗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专项(GD22TW06-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