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吸引不少观众 羊城晚报记者 贺全胜 摄 |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南越王宣报道:7月3日,“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该展览揭秘“南海I号”曾经到过广州,并最终从广州港离岸的考古研究过程。 本次展览分为“南海I号”的困惑、“南海I号”的旅程、广州出发的密码三大部分,共展出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文物为首次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此前,“南海I号”沉船出水酱釉罐多被认作是福建泉州磁灶窑产品,也缺乏证据表明这艘船与广州的关联。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地层出土的酱釉罐,成为改写这一结论的关键性发现。 “近年,我们院在整理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建筑基址资料时,确认宋代广州公使酒库的位置,其出土大量戳有‘酒墱’‘醇酎’‘清香’等与酒有关的印文、印花酱釉罐,其器型、釉质釉色、胎质胎色、印文印花与‘南海I号’出水部分酱釉罐高度相似。”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介绍,202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进行考古调查与抢救性发掘,同样采集和清理出与“南海I号”高度一致的印文、印花酱釉罐标本,使研究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证实了“南海I号”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部分酱釉罐产自南海诸窑,这在“南海I号”的货物构成和贸易航线研究中是一个重大发现,明确了“南海I号”来过广州,并且最后从广州港离岸。 本次展览依托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向观众构建了“南海I号”沉船上南海诸窑生产的“广东罐”,从定制生产到消费使用,再到通过海洋贸易上船出洋,最后走向世界各地终端市场这一海上陶瓷之路的贸易历史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南海I号”出土“淳熙十年”印文酱釉罐以及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青白釉印花双系罐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它们的发现,对推测“南海I号”的年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