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是病不是病?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7月19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天潼

  □天潼

  

  同学老余在寻找新住处。他说现在的家住不得了,整晚失眠。他将失眠的原因归咎于邻居们素质太差——楼下是个小广场,晚上有大妈在跳广场舞,清晨又有很多老人在此锻炼。除此之外,常有孩子在各个时段嬉戏打闹……

  “可是你住18楼啊!”我很是不解。老余住顶层复式楼,楼顶是坡面,除了维修人员,没人上得去。楼底下的喧闹传到18层楼高时,应该也算不上噪声了吧。更何况老余家装了双层玻璃窗,隔音效果很不错,喜静的他平日里几乎不开窗。

  “还是不够安静,楼道里有人大声说话,楼下有人关门,都能吵醒我。夜里一旦惊醒,我就一晚上没法睡了……”老余说。

  老余想卖掉现有的住房,再贴一些钱,去远郊买套别墅。他经济条件不错,使点劲应该能完成这个计划。不过我劝他别瞎折腾了,我有个亲戚就住郊区别墅,邻居的吵闹是避免了,可是清晨四点多,各种各样的鸟就开始歌唱,此起彼伏,比老人、孩子制造的动静大得多。这也许会让老余的睡眠质量更糟。

  我的好友二喜,四年前开始也是经常失眠,整晚合计睡不了两三个小时。去过多家三甲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太好。去年秋天,有个医生对他说,他可能有一点抑郁症。虽然他们医院也能治,但术业有专攻,建议去专科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二喜作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偷偷摸摸去了医院。他选的那家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离家有二十多公里路程,来回一趟颇费时间、精力。其实家附近就有这所医院的“二院”,他怕遇见熟人,所以舍近求远。他发现那里有17个科室,其中有个“睡眠科”,听起来比较正常。他挂了号,看完病,在门诊楼里转了转,感觉等待叫号的候诊病人,似乎都很正常,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疯子”。

  治疗了几个月后,果然有效果。二喜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今年他便开始在离家近些的“二院”就诊。病情虽然一直没有彻底改善,但起码控制住了,没有进一步恶化。每月自费部分医药费一千多元,也尚在他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

  “‘二院’在大兴土木建新楼,规模是以前的好几倍。细思极恐,这说明现在有精神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服务已经供不应求……”二喜对我说。我倒觉得没啥,这并不说明如今“病人”数量激增,只是以前许多人讳疾忌医,担心坏了名声,不愿去专科医院看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了观念,知道精神疾病并不等同于“疯子”。他们愿意去就医了,实在是好事。

  我便以二喜为例,多次劝说老余。前几天,老余终于也去了“二院”看门诊。虽然不一定能药到病除,起码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