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肺肾阳虚常水肿,冬病夏治利水气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22日        版次:A11    栏目:德叔医古系列378    作者:林清清、沈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张忠德教授

     有问题想问德叔团队?扫码可入读者群,向专家提问及获得活动最新信息,二维码8月28日前有效。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

  

  医案 朱老师,63岁,左下肢水肿一年余

  

  63岁的朱老师是位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他坚持站立讲课数十载,加之所住环境较为潮湿,光照不足,积年累月,每到刮风下雨,左腿就酸疼不已。一年前还出现了水肿的症状,且自觉胸闷,时不时咳嗽、痰多,总觉得倦怠乏力。家人带着他陆续看了不少医生,症状总是反复。朱老师的学生得知情况后,连忙带着他找德叔求诊。

  

  德叔解谜 肺肾两虚,水饮内停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其发病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朱老师的脏腑功能随年老而虚衰,肾脏尤甚。肾主水,可调节水液,同时肾阳之火可温化下焦水湿。肾阳不足则无法温化水湿,水湿不能正常运行,饮停于内,于心肺便会导致胸闷、咳嗽、咳痰,于下肢则引起水肿。

  德叔认为,朱老师的不适为肺脾肾阳气亏虚所致,在服用中药温阳利水消肿的同时,可以借助天地阳气恢复。德叔嘱咐朱老师在天气晴朗时可以每天上午或傍晚晒太阳。服药1个月后,朱老师胸闷、咳嗽、咳痰频率减少,腿肿也有了很大改善。此后定时复诊,腿肿未再复发。

  

  预防保健 冬病夏治,温养阳气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疗法的重要特色,它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及“长夏胜冬”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例如水肿、风湿病等,在冬季或寒湿天气容易发病或加重,在夏季或天地阳气偏盛之时针对性治疗,促进症状改善或消失。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像朱老师这类阳气不足的人群,春夏可以使用中药贴敷疗法。将肉桂、丁香等打粉,放入适量酒,调成糊状。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膻中穴、涌泉穴处,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每周两三次。

  

  德叔养生药膳房

  

  牛肉扁豆粥

  材料:大米150克,牛肉100克,炒白扁豆30克,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牛肉剁碎,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炖熟,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一二人量。

  巴戟薏仁羊排汤

  材料:羊排500克,巴戟天15克,炒薏苡仁30克,生姜三四片,精盐适量。

  功效:温阳利水。

  烹制方法:羊排洗净,切块焯水备用;巴戟天、炒薏苡仁洗净;诸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两三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