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邓伟雄谈饶宗颐先生书画:

师古人亦师造化,融会贯通成大家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23日        版次:A06    栏目:名家说名作·荣名为宝(1)    作者:朱绍杰

     邓伟雄

     饶宗颐 《大吉大利》

     展览现场

     《草书七言联》

     《行书七言联》

     饶宗颐 《黑水城外》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荣宝斋提供

  

  【开栏语】

  

  即日起,羊城晚报与荣宝斋携手推出“名家说名作”全新子系列“荣名为宝”,共同巡礼岭南书画经典名家名作,讲述艺术中的广东故事。

  2022年8月以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羊城晚报》及金羊网、羊城派APP、云上岭南、“羊城晚报”视频号等海内外传播平台,首创《名家说名作》栏目,并推出系列报道。先后推出“绘冠南天”“粤藏于海”两大系列,邀请众多当代名家对岭南名作加以介绍和剖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今对话,为当下文艺繁荣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启示。

  去年8月以来,百年老店荣宝斋在湾区主要城市积极布局,重张广州分店、揭牌深圳拍卖公司,还推出了多场重磅专题展览,主动融入广东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值此一周年之际,羊城晚报与荣宝斋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岭南文化、中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日前,《笔墨风华——饶宗颐教授书画展》在荣宝斋深圳空间展出。展览展出著名学者饶宗颐30余件书画作品,涉及山水、清供、蔬果等画作题材,同时包含对联、扇面、匾额等作品形式,呈现出饶公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文化世界。

  一勺水而知海味。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饶宗颐的女婿邓伟雄特此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解读饶公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与主张。“饶先生在世时一直主张‘学艺双携’,而他亦是这个理念的实践者,一生贯彻践行,学融于艺、艺融于学。”邓伟雄说。

  

  融会贯通“不拘泥”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在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史学、古典文学、词学、音乐史、艺术史、中印关系史、宗教史、楚辞学、目录学、方志学诸方面均成就卓著,在当代国际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在书画艺术上,饶宗颐亦造诣精湛,广受艺术爱好者的推崇。“饶先生的绘画,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用墨着色上均技艺超群,蕴含着学人气息。他的书法,无论是甲骨、金文、隶、楷、行、草,都洋溢着古意,更具有独特的个人面貌。”邓伟雄说。

  本次展出的《大吉大利》,见证了饶先生与好友李潭阳的情谊,题识中借东坡诗意表达了文人的雅致与旷达。

  据介绍,李潭阳医生与饶先生私交甚密,饶先生到悉尼时常住在李家。1989年,饶先生在李潭阳家中做客,无意中翻阅齐白石画册时见一幅白石所画荔枝图,便欣然起兴,创作了这件《大吉大利》。

  中国画不是描述客观的物象,而是通过客体来表达“我”对物象的理解。饶先生以白石老人的笔墨之法创作荔枝图《大吉大利》,却又一改白石老人的浓烈,既彰显了齐白石大开大合之风格,又融入了清新的笔墨意蕴——荔枝红得没那么热烈,篮筐用笔更加湿润,墨叶也成了点缀之笔——所有的变化都融入了淡雅的文人性情。

  “在这张作品中,饶先生主要写荔枝的神气。”邓伟雄认为,《大吉大利》体现了饶先生在艺术取法上的主张。“他总强调要走自己的路,借鉴前人的优点,取其所长,用自己的方法发挥。”邓伟雄说,饶先生借山水或花鸟来表达心中的意趣和观照,强调要先“师古人”,通过临摹和研究,体会古人的创作理念和笔墨气韵。“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清代不少画家就沉溺于临摹而失去了自我。”

  饶先生同时还强调“师造化”。除了西藏和海南之外,他游历过祖国的各处名山大川,略有遗憾的是未曾登临华山,不期暗合了石涛“五岳登其四”的经历。饶宗颐常游黄山,还曾经与“十上黄山”的刘海粟讨论谁去的次数更多,成为一段佳话。据邓伟雄回忆,饶先生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速写本,每到一处便写诗作画,回去后翻看,回顾当时的心境,以此为基础展开独立创作。

  

  书画同源“线入画”

  

  展览现场展出多幅饶公书法,书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邓伟雄表示,饶先生治学严谨,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各种书体“笔笔皆有出处”,充分显示出他在文字学方面的功力。

  邓伟雄介绍,饶先生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在此基础上,他锲而不舍地学习古人,转益多师。因他对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及古文字学有所钻研,更把古代一些非书法家所写的字,变成个人风格的古文字书法作品。“饶先生对前人书画艺术有观察力及转化能力,既能写出各种不同形象,又能保持个人面目,故他的书体被称为‘饶体’。”

  本次展出的书法作品涵盖饶先生创作的不同阶段。据邓伟雄回忆,饶先生每天都要写字。“他写字不是抓起笔就写,要有思想,思考这个字的结构还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还是要不断向前。他经常追求改进,认为不能停步,停在这里就是退步。”

  中国水墨讲究“书画同源”。“他在画中的线条和他的书法是一致的,会用线条去表现某些物体的样貌。我们去看他的作品,不要只是看作品表达出的样貌如何,还要看他是如何用自己的笔墨去表达样貌,就像看抽象画一样,要看线条和颜色如何配合。”

  在邓伟雄看来,饶先生在绘画中也是自然而然地会采用书法线条,将不同笔法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他很注意画画的方法,会用写字的方法去绘画。如画树,有时会用到草书的笔法;如画山水,会像写隶书一样比较慢,给人结实之感。”

  

  知人论艺“不设限”

  

  邓伟雄从东西方艺术创作和观看方式的差异解读饶先生的书画艺术:观看和理解西方绘画的途径是“画内求之”,即绘画的技法、色彩、结构都体现在画面上;而中国绘画则强调“画外求之”——即,西方绘画是以造型来表达观念,中国画则通过笔墨和气韵,让观者体会到更多画外之意。

  知人论艺是中国艺术的传统与特点。“中国艺术讲求画家的思想,一幅好画要表达出画家自身的为人处世。我们看饶先生的画,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各类书法绘画史的研究。所以他画出来的不只是文人画,还是学者的画。”邓伟雄认为,从这个角度来欣赏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才能透过其艺术作品,体味他在学术领域的深厚底蕴。

  邓伟雄介绍,饶先生家学渊源,从小就协助父亲做学术研究,“一辈子都在同书打交道”,经史子集烂熟于心。这也让他在提笔创作时可以从广博的知识中寻找到最恰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他精通文字学,故其书法能将各种奇妙的字形合适地安排在字里行间,也能巧妙地运用古体字准确表述字义。在文字学基础上,又将明清以来的金石书风结合在作品中,令其作品极具深度。

  饶先生曾这样论述他的治学心得:“首先不要自我设限,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先从一个小范围内做起,如我年轻时先做方志学和地方史,以家乡潮州为研究对象。从考古一直到文学、戏曲、陶瓷等都做,特别注重不同领域间的关联性问题,这样慢慢就越做越通了。”

  这种精神,也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将古人、造化、学问与自我融会贯通,终成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