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省医保局

遇到强制出院或分解住院 打12345投诉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9月13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陈辉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9月12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结合主题教育,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重点介绍广东开展口腔种植专项治理、药品耗材集采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相关工作情况,并就公众关注的医保热点问题予以回应和解答。

  

  享受医保待遇与住院天数无关

  

  部分患者住院时有过这样的经历,住了一段时间后被告知“按照医保要求,必须得出院”,一些还没康复的患者只好转到其他医院继续住院,有患者甚至为此转院十多次。

  在节目中,广东医保部门再次澄清,国家医保局和各级医保部门对参保患者住院天数并无限制性政策,享受医保待遇也与患者住院天数没有关系。

  据了解,医保部门根据医保定点管理协议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反协议或条例的情形,将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处理。群众如遇到未达到出院指征医院强制要求出院或诱导分解住院的情况,可通过拨打政府热线“12345”等方式向卫生健康部门或医疗保障部门投诉。“我们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广东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炳光表示。

  所谓分解住院,是指未按照临床出院标准规定,人为将一次连续住院治疗过程,分解为二次甚至多次住院治疗,或人为将参保人员在院际之间、院内科室之间频繁转科。

  

  准备逐步推开异地就医“免备案”

  

  广东至少有18个地市已经实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免备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地市虽然免除了备案程序,但医保报销比例仍然与是否备案挂钩。一些参保人吐槽,虽然“免备案”在程序上便民了,但花费可能更多。

  东莞黄先生的妻子今年因心脏不适在广州某医院就医,由于病程需要医院马上安排住院和手术。其间,黄先生向医院了解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被告知东莞居民异地就医不需要备案,可直接结算。可是等出院结算时,黄先生发现,由于没有备案,报销比例下降了15%,这意味着他们要自己多出1万元医药费,好在备案还可以补办。来自河源的陈女士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她临时就医时被告知无需备案,但结算前才得知,由于没有备案,报销比例下降10%。

  为什么广东没有普遍实现异地就医免备案,同时报销比例不降低?广东省医保中心主任张艳纯回应,异地就医工作非常复杂,一方面要考虑参保人医疗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要考量当地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也就是说医疗资源够不够,如果大家都到这里来就医能不能承担。

  董炳光表示,国家规定没有通过备案的患者需要降低一定的报销比例,这是为了有序就医,也符合分级诊疗。他介绍,目前有一些地方开展了互免备案,是基于双方的医疗资源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新做法,广东在试点基础上也准备逐步推开。

  据了解,广州虽然不在实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免备案的18个地市之列,但广州已与成都签署了免备案协议,省内则与深圳开展了免备案试点。广州作为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主要就医地之一,每年超百万人异地到穗就医,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量稳居全国全省前列。

  “政策要宣传到位,不能半遮半掩。透出去的都是方便老百姓的,但是不方便老百姓的或者说政策以外的信息没有说出来,这样反倒产生更多的误解和矛盾。”广东省政协委员彭雪梅认为,异地就医免备案是便民利民的好事,需要做好普及工作,把好事办好。

  

  种牙费用从15000元降至7000元

  

  节目中,董炳光还介绍了广东省集中开展全省口腔种植牙收费价格专项治理以及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的举措和成效。

  今年以来,广东采取“技术服务+专用耗材”分开计价的收费方式,对口腔种植的主要费用进行规范。将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200多项口腔种植类项目优化整合为15项,制定了全省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基准价,平均下降35%。同时,开展种植体集采,平均降价55%;对牙冠挂网价格进行治理,平均降50%。

  今年4月20日起,广东全面实施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总费用从15000元左右降至7000元左右,并将降价效应辐射到民营医疗机构。

  如果有医疗机构不执行这一价格,“忽悠”患者怎么办?“我们在集采的时候通过价格的透明化来解决。”董炳光表示,广东省医保局官网、官方公众号都设有“广东全省口腔种植价格查询”的入口,进去后每家医疗机构的种植牙价格(包括总价格和分价格)、厂家、型号都有清晰的显示。

  此外,在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已落实12批共800多个药品集采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17批医用耗材集采,药品平均降幅36%,最高降幅98%,耗材平均降幅61%,最高降幅93%。药品的联盟采购,涵盖了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涉及抗感染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营养用药等30多类药品,占临床用药量的82%,提前3年完成了国家“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