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军事指挥教授罗鹏:

“为战育人永远在路上”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9月19日        版次:A02    栏目:南粤军旅之约 国防教育主题采访    作者:高焓

     罗鹏给学员上课

  

  文/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贺全胜

  

  “我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教书育人。”20岁时,罗鹏从甘肃农村的一间小课室讲起,在武警部队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9年,如今是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分队指挥系参谋业务教研室专业技术大校教授。

  39年间,罗鹏曾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一次,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师一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为武警部队输送培养了数万名学员。明年7月就要退休了,但他对三尺讲台还恋恋不舍:“只要部队院校有需要,我愿意持续发挥余热,为战育人永远在路上。”罗鹏说。

  

  土坯房里的课堂

  

  1984年7月,从地方院校的中文系毕业后,罗鹏来到武警甘肃总队教导大队任语文教员。“当时这里还不是一所学校,更像一个临时的培训机构。”教导大队在村子里,海拔大约2300米,距离最近的县城还有18公里,四周都是土坯房,冬天靠生炉子取暖。

  条件艰苦,但罗鹏却被学员们的求学热情打动。罗鹏回忆,教导大队没有像样的教室,大家就找了间会议室,把黑板架在长条桌上,学员们围坐着听罗鹏讲课。“教育公平不只是让学员们能听到课,还要让学员们听到一堂好课,这样,军队院校教育的质量才有保障。”

  交通和通讯不便,也会给教学带来“小插曲”。罗鹏对一次冬夜的“徒步”记忆犹新。1984年冬天的一个周日,他搭班车到兰州市区办事,但错过了回教导大队的末班车。“全单位只有我一个语文教员,明天还有6个班的课。”怎么办?那时候的兰州,出租车还很少见,罗鹏晚上8点从兰州市区的盘旋路出发,徒步走了22.8公里。兰州市区海拔大约1500米,一路上罗鹏几乎都在爬坡,第二天凌晨1点40分回到教导大队,早上的课如常进行。

  “条件这么艰苦,要不转业吧?”结婚后,罗鹏的妻子和岳父岳母住在兰州市区,单位到家大约三四十公里的距离,一家人如同两地分居。但一想到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父亲,罗鹏就把这些念头都击退了,“和父亲相比,我经历的这些艰苦又算得上什么呢?”

  

  顺口溜中的秘诀

  

  随着军队院校的三次改革,罗鹏先后从甘肃、湖北转隶到广东。教学地点在变,但不变的是他的认真与负责。

  “罗教授是爱岗敬业的典范。”“90后”文职教员小刘回忆道,她曾参加过罗鹏主讲的公文写作专题课,罗教授在课堂上举了很多历史上的电报案例,一个地名笔画错误,都有可能影响战局。“大家在课堂中,能感受到罗教授治学严谨,也在提醒我们撰写公文时一定要仔细、准确。”小刘说。

  2017年,新修订的《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发布。为了便于学生们记忆,罗鹏就把12种公文文种编成顺口溜,再把整个条例的主要内容凝练为数据“密码”,方便学生们记忆。

  这些方法都来自罗鹏学生时代的老师,如今,他又把好用的方法分享给同事和学生。“一个人会教不算强,一个教研室优秀还不算优秀,把同行都带上研战、研教之路才算真正优秀。”罗鹏还曾协同指导兄弟院校的教员参加全军级教学竞赛,并取得全军级大学语文教学协作组一等奖、大学语文课件二等奖的好成绩。

  

  老专家不忘创新

  

  除了教学,罗鹏还潜心科研。他一直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探索如何用科研反哺课堂,在《军事学核心》等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参编教材、教辅资料10余部,主持和参与军队、武警部队和学院课题多项,学术成果丰硕。

  在同事眼中,罗鹏谋战教战从不懈怠,紧盯参谋业务学科前沿。有学员在机关参谋业务中遇到问题,在罗鹏这里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从教近40年,对罗鹏来说,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学员们总能在罗鹏的课件里发现新动态。“我的工作承载着太多学员的期待,所以我必须时刻对课堂、对学员、对教育心怀敬畏。”罗鹏说。

  今年3月,罗鹏以为自己的咽喉炎又发作了,但这次的嘶哑比以往严重。在家人的劝说下,罗鹏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诊断为声带白斑,并建议罗鹏赶紧做手术。只是,罗鹏想到文职人员培训课程将在4月开始,不能因为自己的病情而耽误教学。直到完成授课任务后,他才到医院做了白斑切除手术。“为这个职业、为这身军装,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罗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