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寿喜 前段时间,小区门口总蹲着一个老头,前面铺几张废报纸,上面放着一些古铜钱、鼻烟壶及脏兮兮的东西。 有一天路过,我随便问了一句:“你这些都是古董吧。”老头面无表情地说:“我也不当古董卖,反正都是从乡下收上来的。” 老头的话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印象中卖假古董者,总会强调“古董之贵重”,可这老头却说“从不当古董卖”。我虽然不爱收藏,但我家大哥喜欢老物件,所以我便从老头的地摊上挑了几样,问了问价钱。都不是太贵,从十元到几十元不等。想起下个月就是大哥生日,正为生日礼物烦神的我盯上了一只绿锈斑斑的小铜碗。老头挥挥手:“六十元拿去吧。”我还价五十元,老头转脸就不睬我了。这反而令我高兴——看样子也许是真货?老头接钱时又叹了一句:“这哪是卖古董的钱啊!” 晚上,我送“礼”到大哥家。大哥一看铜碗就乐了:“这东西我很熟,就是本地的铜工艺厂生产的。”见我发愣,大哥又补了一句:“不过,伪装得还可以。”说罢,他从藏柜里取出一只古铜壶,一比较,果真就看出了差别。 翌日,我找到老头,愤怒地质问:“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卖假古董呢?”老头的语气依旧不紧不慢:“我早说过,这些东西,我从不当古董卖……”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下班回家,见老头在地摊边上又铺出一块一米见方的“广告布”,上面印着三行放大了的伍分、贰分、壹分钢币图案,对应标注着发行年份和收购价格,低的几十元,高的数百元。这回,他似乎是要收硬币了。 我突然想起家中也有一罐弃用的硬分币,要是拿来卖给他,也能把那个铜碗的钱收回一点。但家里那些钱币的具体发行年份我可想不起来,恰好见老头手里拿着一叠“广告纸”,内容与“广告布”一模一样。我笑着问:“能不能把你手里的纸给我一张?”老头看都没看我一眼,道:“一元一张,收点成本费。” 我嘴里怨道:“你这成本也太高了吧。”心里却想:万一家里的钱币有几枚“上榜”,可就赚大了。所以,我还是爽快地掏出一元钢币,拿着那张薄纸回了家。 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将钱罐里的硬币倒在桌上,然后我开始一枚一枚地校验。看得我眼睛都有点疼了,却没找到一枚能“上榜”的币——不是面值相差,就是年份相隔。最后,我气恼地将“广告纸”撕了个粉碎。 第二天下班,又路过老头的摊子,我没忍住,上前好奇地问:“你每天能收购到多少符合条件的硬币呀?”老头这回看了我一眼,嘿嘿一笑:“这上面的硬币确实很难收到。”但他接着挥了挥手里的“广告纸”,“不过,这小方纸,我每天总能卖掉好几十张,收入主要就靠它了。”
-
即时新闻
地摊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9月20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霍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