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 受访者供图 |
文/羊城晚报记者 丘锐妮 2000年,就读植物保护专业的杨坚毕业回到家乡梅州,从此一头扎进茫茫林海。20多年来,他先后在梅州市林业部门多个科室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全力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先后获评“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被原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聘为广东省网络森林医院专家。 走在病虫害防治一线 2000年,刚毕业的杨坚入职广东省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场,细心的他发现大棚苗木培育容易出现炭疽病等叶部病害,田间培育容易出现地老虎、金龟子等地下害虫,这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他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采取了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最终确保每年所培育的近200万株油茶、火力楠、红椎等苗木均为良种壮苗,大大提高了效益。自此,杨坚当起了“森林医生”,林间地头都能看到他监测、防治病虫害的身影。 2006年,梅州市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当时在梅州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工作的杨坚和同事们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年均产地检疫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他们对梅州各地送检的枯死松树样本进行先期镜检,年均检测数量近百份,及时发现了丰顺县、大埔县等地的疫情,为尽早开展除治工作争取了时间。此外,杨坚还指导和鼓励梅州各地采取绩效承包制的除治方式,通过综合除治减轻灾害损失。 为更好地监测上报林业有害生物,结合梅州市实际,杨坚编制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上报时间表》,要求各地按照时间表开展调查监测工作,力争及时、准确发现有害生物危害,为下一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病虫情动态。 保护优质生态环境 “我认为增绿就是提高森林质量,护绿就是保护森林资源。”杨坚说,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拥有74.54%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家底丰厚。在此基础上,近年梅州科学增绿,通过科学规划、搭配森林构成树种,进一步优化提升森林外观。据了解,林分林相提升优化,能够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造林亩产值的大幅提高,有效解决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火险系数高、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的问题。 “五华县的天云岭森林公园,在2019年以前是一个以砂砾土、紫色土(牛肝地)为主的山地,土壤贫瘠、植被稀疏,我们林业人通过实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林木郁闭度从0.2提高到0.6,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杨坚告诉记者,这里现在已成为周边居民的一处理想的休闲、锻炼场所。 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杨坚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防治技术。“2004年,梅州市马尾松毛虫爆发成灾,为此,梅州市、县林业局组织了飞机防治,并多年坚持用白僵菌、灭幼脲等生物和仿生药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从100多万亩降到现在不到1万亩。” 如今,作为梅州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杨坚负责生态修复和林业有害生物相关业务工作,他坦言,刚开始感觉压力较大,后来在同事的支持下,渐渐将两项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生态修复中的林分改造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既解决造林地块问题又减轻如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做到增绿和护绿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