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山海计划”举办第二场山海沙龙——

华侨华人知多少?从“隔山隔海”到“连山连海”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9月26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艾修煜

     扫码了解“山海计划”更多详情

     近日,“山海计划”举行第二场“山海沙龙”活动

     林垚

     刘佳琪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近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以下简称“山海计划”),在广州图书馆举行了第二场“山海沙龙”活动。

  本场沙龙邀请到两位长期关注海外华侨华人研究并活跃于公共讨论中的国际青年学者——刘佳琪和林垚,以《隔山隔海:海外华人的孤独与守望》为题,在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纵深的对谈中,和现场观众共同探讨了华侨华人群体相关的文化议题。

  “山海计划”导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亦出席了该场沙龙,他表示,在当下,华侨华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呈现“环流”态势,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轨迹,将祖籍国与居住地、工作地等连接了起来。张振江说:“所谓的‘隔山隔海’是地理意义上的,从人心和感情角度来说,可以是‘连山连海’。现在,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践行这一倡议的群体,一定包含海外华侨华人。”

  

  意义 研究华侨华人群体现实意义重大

  

  当谈论“华侨华人”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华侨”与“华人”两个概念,我们又当如何区分?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博士刘佳琪表示,“华侨”指的是定居在国外且保留了中国国籍的群体,而“华人”是指定居国外且加入了其他国籍,但具有中国血统或者在中国出生的群体。不过,在实操层面,华侨华人的界限没有严格区分。刘佳琪举例:“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在海外派送包含了口罩、防护服、药品等物资的健康包时,几乎不会区分对象是华侨还是华人。”

  关注、讨论、研究华侨华人这一群体,有何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刘佳琪表示,因与明清海禁政策相背离,早期华侨华人群体的遭遇是“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然而,当家国遭遇危难时,海外华侨华人迸发出的爱国热情与力量为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亦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引入了大量资源。在当下,华侨华人群体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推动者。“可以说,华侨华人群体是中国公共外交政策最有力的实践者之一。对这一群体报以深切关注,对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林垚认为,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以亲身的实践积累了很多关于外界的认知:“明清时期,相比较笼统模糊的官方地图,由下南洋的商人、水手绘制的地图要精确得多。”

  林垚认为:“迫于生计、背井离乡的华侨华人也是希望和火种的承载者。在晚清和民国初年,不少革命的思想与火种就是经由华侨华人传播的。多了解华侨华人的境遇和他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可以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多层面给我们更多新鲜视角,激发新的想象。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探索的精神和独到眼光,把蕴含其中的价值挖掘出来。”

  

  思考  应以更广阔的视角关注华侨华人

  

  携带自身文化基因、扮演不同文化中介的华侨华人,一方面努力适应所在地环境,促成根系文化和异文化之间的交汇互通;另一方面,随着地理上的分离、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状态的改变,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隔阂也必然产生。刘佳琪提醒,文化上的隔阂和误读是全世界移民群体都会面临的现象,而非华侨华人独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让沟通的桥梁尽可能地通畅。”

  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降低了跨国沟通成本,也拉近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心理距离。当遇到困难,他们甚至会优先选择国内渠道解决。而优质文化内容的出海,则在提升年轻一代海外华侨华人的身份认同上起到了极大作用。刘佳琪回忆:“我认识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女孩,她几乎已被当地完全同化,身上没有任何华人的痕迹。但是,她告诉我,中国的古装剧越做越好,她开始跟着《延禧攻略》《甄嬛传》学习中文,寻找她在中国的根。”

  林垚则强调,一直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在促进跨文化的交流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以“苦力”这个词的由来举例:“‘苦力’在古汉语中不是一个名词,也从来没有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实际上它来自爪哇语,是下南洋的华人在汉语中找到一个读音相似又能表意的词,把它生动地呈现出来,形成一个固定词汇。”

  

  关键  “底子”够硬才能扭转刻板印象

  

  2023年,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亚裔演员。该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洗衣店老板娘在穿越多重平行宇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并拯救了全世界的故事。

  为何是“洗衣店老板娘”?林垚表示,这是影片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洗衣在西方人眼中曾是一项很不体面的工作,然而西方中产阶级兴起后,对于洗衣外包的客观需求又存在。华人发现了这一商机,凑在一起开起廉价洗衣店,进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人加入。”

  然而,类似洗衣工的角色设定虽然源自真实历史,但也是华人身上诸多甩不掉的刻板标签之一。华人的荧幕形象长期受到扭曲,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国外观众对华人的印象,也阻碍了他们进一步去了解华人群体和中国文化。

  林垚提到,过去赴美的华工由于生活艰苦,又与外界隔离,长期被剥夺话语权,遭到西方人极大的误解。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要“自身底子够硬”:“如果你拥有了让人尊重的实力,那么情况一定会改变。比如,在电影《火星救援》中,在NASA发射拯救物资失败之后,是中国捐出了自己的太阳神助推器,成为拯救行动中的关键一环。”

  “影片这样设计,肯定有对中国市场示好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获得了世界认可。”刘佳琪表示。

  

  启发  多元化视角是创作的关键

  

  尽管有《北京人在纽约》《喜宴》《山河故人》等将目光投向当代华侨华人群体的优秀作品在前。不可否认的是,放眼当下,针对华侨华人题材的文艺创作,仍以书写百年前的故事为主。为什么我们针对当代华侨华人群体的文艺创作略显乏力和单调?

  林垚表示,“缺乏深入的生活体验,国内文艺创作者很难对华侨华人的海外生活有深刻感受”是首要原因。另外,对海外创作群体的关注度有待加强,也是重要因素:“其实,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中,有很多优秀的创作者,当我们感觉到匮乏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投向他们,没有关注到这些创作者。”

  受众的阅读和观看视角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刘佳琪指出:“当我们作为观众去阅读、去观看华侨华人故事的时候,我们带着一种怎样的心理期待?如果我们想看到的始终是‘出去打拼、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这样一种单一的线性叙事,无意识中也会压抑华侨华人的创作以及他们对自身真实生活的表达和呈现。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观众,也需要更敞开心怀,下工夫去理解华侨华人群体的多元和复杂,去了解他们面对不同问题时真实的所思所想。”

  “山海计划”是国内首个面向青年创作者、以岭南文化和华侨华人故事为主题的电影扶持项目。10位经过层层遴选而来的青年导演,将把自身对侨历史和侨文化的好奇与追问写进电影剧本。眼下,10部短片已拍摄完成,将于10月底正式和观众见面。

  对于这些即将揭开面纱的作品,两位青年学者有何期待?刘佳琪、林垚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青年导演们能有更独特、更细腻的角度,跳出常规叙事,带我们看到超出我们经验的、全新的华侨华人故事。”

  

  关于“山海计划”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起的“山海计划”是国内首个面向青年创作者、以岭南文化和华侨华人故事为主题的电影扶持项目。为了帮助青年创作者拓展认知边界,“山海计划”自8月开始启动“山海沙龙”系列活动,力求促成更多文化领域和电影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