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幸福自在我心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0月31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陈启银

  □陈启银  

  

  近期读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作家讲述的是一个朋友历经千难事业有成,为了表达孝心,把爱好喝酒的父亲,喝过的酒瓶砌成一扇墙,左邻右舍夸他孝顺,经常用“幸福墙”现身说法;他的父亲为了更好地展示幸福也很配合,增加了每天喝酒的量。只是没有想到,没有多久,父亲因饮酒引发疾病走了,让这位朋友后悔不已。

  展示好的一面,是人的普遍心理。在工作领域展示能力,在业余爱好上展示才艺,在个人修养上展示德行,在日常生活上展示好的感受……运用得当,能够激发正能量,促进有序发展,越来越好。

  然而,幸福是非常个性和私密的,你觉得幸福的别人不一定认同,别人觉得幸福的你不一定看重,到底幸福不幸福,全凭自己体会。同时,又不同程度存在两种心理: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渴望;一种是获得幸福后分享给更多人的心情。这都是正常反应。但有分享就有反馈,把握不好,很容易变味走样。

  韩非对此有过一段精彩分析,他说:“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意思是说,人一旦有了幸福,或多或少都有点富贵,人富贵了就会讲究吃穿,吃穿好了有面子就会萌生骄傲心,有了骄傲心做事就会变形、违背常理;做事变形会有性命之忧、违背常理会遭遇事业失败。这就是大祸生于幸福的道理。可见,不能正确对待到手的幸福,也是很可怕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是没有获得过幸福,而是没有明白幸福与不幸福之间的转换规律,在获得幸福后,没有把握住因幸福生活带来的内因外因变化,包括内在心理、情感和思想上的,也包括对别人评价、对自己态度变化等外部的。一方面,容易让自己丧失初心,偏离航道;另一方面还容易招人嫉妒,甚至被“碰瓷”“追尾”。两个弊端交织,祸患生于无形,幸福又怎能继续!

  我想,这就是故事中主人公后悔的原因。

  过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无需别人认同和不认同,更不是一锤子买卖。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但我们有时就不明白,在外面做了点成绩就想衣锦还乡,稍微富余了点就生怕别人不知道、财大气粗,抓住了一次机遇就觉得自己不得了、时常出言不逊,等等。

  人,不仅要有战胜苦难和灾祸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获得幸福、绵延幸福的能力。真正会过幸福日子的,一定不会因为当下幸福,就整天叫唤很幸福,显示有钱、有地位、有荣誉,而要懂得保持幸福不易,需要长期经营,像修行高人一样,生活平静、平淡、平凡,心怀善念、懂得感恩、行事低调,幸福自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