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维护和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部署和系统谋划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03日        版次:A07    栏目: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作者:刘小龙

  

  ■刘小龙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强调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围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问题、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拓宽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切实维护和巩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大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上,就是构建安全治理大格局、大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都是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对包括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内的网络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其中,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把住网络意识形态正确方向,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严防网上意识形态渗透,“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政府要发挥管理职能,制定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制定产业政策、明确技术标准、建立相应制度,有层次、有联系地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行联防联控,为长期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当做好网上信息管理,网络运营商应承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和政府之间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公众监督网络安全的积极性,自觉在互联网意识形态战场的最前沿维护党和国家安全和利益,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加强队伍建设,建设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领导干部队伍要不断提升知网、用网、融网的领导管理能力和网络媒介素养,以专业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储备支撑,敢于奋战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承担管理指挥的重要责任。同时要打造坚持党性、正面宣传的网络媒体宣传队伍,把“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融入思想宣传工作中,传统主流媒体加强与网络接轨,带动网络新媒体、自媒体与中央主要媒体同频共振,使官方与民间网络媒体宣传队伍同向同行,打造主流舆论格局。要引导、监督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健康发展,以先进的思想、健康的文化、积极有效的网络信息巩固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要不断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

  

  强化技术支撑,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手段和水平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由网络信息技术而生,也必将经由网络信息技术而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必须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信息技术革命性成果,改进创新网络治理方式,切实提升网络治理效能。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加强网上舆情信息的识别、采集、分析,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扎牢制度笼子,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加强新兴媒体管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加强网络信息管控,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将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条例进一步细化落实,引导各相关部门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敢管、能管、会管。充分运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推动信息收集、分析、识别、应用、共享机制在网络执法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抓取、定位、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关键词,运用数据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分析网络动态,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舆情监控、预警和及时处理具有极大助益,并能精准挖掘网络错误思潮传播源头、网络违法犯罪窝点,截防网络低俗恶俗庸俗内容进一步传播,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统筹国内国际,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

  

  党中央十分重视将网络文化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网络彰显综合国力,展示中国特色。2014年中国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在贺词中提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发展成熟,引起众多国家的共鸣。在2018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应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同时,他也重点提出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

  

  坚持标本兼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强化网络普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网络生态尤其是舆论生态处于意识形态风险前沿,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境内境外联动策应,网络水军层出不穷,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作者系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