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 |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图/学校提供 追溯前身,从1872年的“清朝留美学童先修班”伊始,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就打下了为国育才、教育强国的烙印。2023年,建校99周年之际,办学规模空前扩大步入“一校四区”时代的省实,将保持定力、走好“省实路”——做让学生喜欢的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选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跑道,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广东基础教育领头羊。 定力:做对的事,走好省实路 34年前,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刚到省实工作的时候,学校规模只有越秀中山四路校区、总面积38亩。今年,随着白云校区招收第一批初一新生,省实扩大为“一校四区”——越秀校区、荔湾校区、云城校区、白云校区。其中,越秀中山四路校区是纯初中,荔湾坑口校区为纯高中,云城校区为小学,白云校区为初中、高中一体。 成为跨越小学到高中12年学段,两个校区有初中,两个校区有高中的“教育综合体”,对于即将迈入百年的省实来说意味着什么? 全汉炎表示:“意味着省实爱国、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得到传承和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得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想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社会对省实的认可和期望更高了,我们的责任也更大了。” “保持定力”是全汉炎在办学规模空前壮大之时,对自己不断地提醒,“一定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事情,走好省实路。一是要坚定不移走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之路;二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实验区里的试验田;三要以优质化、信息化、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为抓手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好学校的标准:学生喜欢,让每个学生有选择性 目前,广州教育格局正在改变,传统名校增校区、扩规模,新办学校林立,教育教学面临改革,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有增无减。 “教育是舞台,不是擂台,不要总在学校之间分高低,唯升学、唯分数的评价方式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学校应该各美其美,百花齐放。” 无论教育格局如何变化,全汉炎始终认为,判断一所学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喜欢读书、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校内的一草一木,对学校有认同感。” 其次,看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提供选择性、学生有没有找到发展空间、个性是否得到张扬,“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牺牲一部分而成就另一部分,甚至牺牲一大片成就一小部分,那是不行的,一所学校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选择性。”全汉炎说。 省实做教育的风格,体现在点滴之间,例如食堂。每周三下午,白云校区开放家长到学校陪孩子们用餐,是了解也是监督。学校食堂不采取承包制,因为一承包食堂就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餐饮经营和配送分别是两个完全无关的团队,互相监督,餐饮经营只管把饭做到最好吃,配送的只管配送优质食材。签约机制方面,采取“1+1+2模式”,第一年合格,签第二年,第二年还好,再签两年,以此保障食堂食品的安全和高质。 多校区治理:不竞争、不比较、不攀比 两年内,从两个校区扩展到四个校区,学段扩展到小学,对省实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规模大了,学段多了,对学校的治理水平确实是一个挑战。”全汉炎表示,挑战倒逼改变、带来机遇。 “首先,倒逼管理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探索多校区的科学治理。”如今,全汉炎的办公室旁边就是信息智能化的指挥中心,各种线上会议随时召开,每个校区的任何课堂和校园情况一览无余,细致到每个学生的数据,甚至某学生一顿饭在饭堂刷了多少钱都清清楚楚。 其次,探索基础教育跨学段、贯通式培养的模式,形成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第三,学校扩大编制,为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近年来,“一校多区”学校占据广州教育“半壁江山”,其中甘苦各校不同,多校区治理成为每个学校必须完成的答卷。 如何平衡不同校区间竞争与共享的关系,避免校区之间“各自为政”?省实的办法是 “校区之间不竞争、不比较、不攀比。”全汉炎强调,各个校区一体化、无差别管理,校区之间不比较,但不同校区内同一年级的班级进行比较,从而保持教学活力,做到资源共享增量,教研互动提质,师资流动增能。 白云校区:明年招收高一新生 近年来,广州市中考人数屡创新高,高中学位紧张。明年省实白云校区如何招收首届高一新生,成为关注热点。 全汉炎透露,省实将勇担社会责任,在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提供优质学位,“明年,白云校区高一预计招收600人,但最终数据以教育管理部门公布为准。” 荔湾校区和白云校区明年高一计划双代码招生。往年荔湾校区高一招生约850人,如果白云校区招生600人,省实高一招生规模将达到约1400人,将成为广州招生规模最大的高中。 此外,特长生招生人数也将有所扩大。学校高水平艺术和体育团队将根据两个高中校区特点,均衡布局。例如,省实“王牌”校队,舞蹈队和交响乐团布局在荔湾校区,合唱、民乐团在白云校区。但最终方案以管理部门批准为准。 师资方面,省实三年来提前招聘和储备教师。此外,每个校区新老教师均衡搭配。对于新校区,全汉炎除了关注师资,更关注文化,“必须有很多老教师到新校区以老带新,不仅仅是确保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所谓文化是省实人做事的方式,不能走样。” 为了吸引老教师乐于到白云校区教书,学校提供了条件优越的教师公寓,以及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白云校区是环境最好、最先进的一个校区,很多老教师来了就不想走了。” 竞赛:提供选择,但不要过早“专业化” 目前,省实有39位博士老师,大多是近三年来招聘。 “他们沉得下来,又能走得出去。”全汉炎介绍,博士老师能沉下来搞学问,走出去讲学、交流也显示出很高的学术水平。有的博士老师已经从高一教到高三,完成一轮完整高中教师的历练。 对于博士老师,全汉炎寄予厚望:“头三年专注于课堂、站稳讲台、熟悉中学业务,三年后放飞,跟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进行紧密合作,大量参与课题研究,走到教研一线,成为广东的基础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一些名校老师,本科就是以竞赛生身份进入清华、北大,到省实任教后,也担负起竞赛老师的职责。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学科从初中到高中的教练体系。 近年来,学校竞赛成绩成为一些学生和家长挑选学校的指标之一。 省实竞赛成绩优异,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和支持。但同时,全汉炎并不主张学生过早、低龄地走上竞赛道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是影响学生一生幸福的因素。无论将来走竞赛还是普通高考,这些素质都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小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健全人格、健康身心,不要过早地走竞赛‘专业化’的道路。” 省实做教育的“定力”,正是体现在坚持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事情。全汉炎表示,无论新办多少校区,教育要回归本源,教育的本源和目的就是培养人和发展人。省实的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选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跑道,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做广东基础教育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