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七秩风华 惟实励新 庆祝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17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孙唯、江粤军、袁梦婷

     广美大学城校区

     广美昌岗校区

     广美佛山校区效果图

     1954年,中南美专时期的四位领导。(左起:阳太阳、杨秋人、胡一川、关山月)

     广美负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深化设计

     广美毕业照“毕业圆”拍摄现场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也是广美人的作品

     扫码观看师生校友祝福视频

  

  文/孙唯 江粤军 袁梦婷  图/广州美术学院供图

  

  美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意味着什么?美术,让人类的生活拥有了色彩,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以及舒适、乐趣和愉悦。可以说,美术深刻地塑造了生命的美好。一所美术院校,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美的设计者、创造者。在我国岭南,广州美术学院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70年里,她逐步成长为华南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重镇,为我国培育了大批美术人才。抚今追昔,70年的岁月洗礼,“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校训,“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广美人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接受专访,讲述广美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创业之路:我们要做时代的先锋

  

  羊城晚报: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怎么成立的?

  谢昌晶:1953年春,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党组书记的胡一川奉原中央文化部之命,南下对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集中中南区三个艺术学校的人力、物力分别办一个美术专科学校和音乐专科学校”的设想,并起草了中南艺术院校调整方案。在中共中央原中南局文化部和宣传部的主持下,1953年11月19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于武汉原中南文艺学院校内,胡一川任校长,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任副校长。

  新成立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在学术源流上,继承了广东、湖北、广西三省区的高等美术教育资源和文脉,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也继承了来自新兴木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革命美术传统,成为中南五省(鄂、湘、赣、豫、粤)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广美校歌《我们要做时代的先锋》中提到的四个先锋,其中的“西画引入的先锋”“国画革新的先锋”“革命美术的先锋”都根植于最早的源流中。

  羊城晚报:当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为什么要从武汉迁往广州?

  谢昌晶:随着1954年中南局大区行政机构取消,以及中南地区经济建设重心南移,中南美专有了南迁广州的计划。1957年1月15日,原文化部正式发函广东和湖北两省人民委员会,同意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及其附属中学迁至广州。

  1958年7月,中南美专师生乘坐列车搬迁至广州新校,学校随之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升格为四年制本科院校,其任务是为中南五省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并最终确立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学校开启了长远发展的新征程,对新中国美术教育,尤其是华南地区的美术教育事业和美术创作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羊城晚报:在广美落地广州后到2013年期间,您认为哪些事件或者时间节点对于广美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谢昌晶:扎根南粤后,学校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形成了重视教学、狠抓科研的办学方略,并积极融入华南的生产建设热潮之中。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如1959年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以及参与北京民族文化宫、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雕塑设计和创作工作,1966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画等。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凭借着区位优势,以革故鼎新的姿态,迎来历史发展新时期。各系科专业开拓思路,勇于创新,逐渐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1985年广美集美广告公司成立,成为全国艺术类院校中首家校办设计企业。自此,集美开创了全国最早的影视广告、五星级酒店、大型美术馆和音乐厅等完全由内地团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先河,在新中国美术教育史确立了广美作为“现代设计的先锋”的地位。1995年11月,“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12个展厅展出1978年复校以来的作品800余件,全方位展现了团结实干、积极进取的“广美精神”,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2004年,大学城新校区的正式启用翻开了广州美术学院建设历程中新的篇章。学校硬件办学条件完成质的飞跃,实现了从传统“小美院”到“大美院”的关键变迁,由此带来师生规模、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术状态、社会影响力的快速升级,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完成了艺术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为后续发展注入了前进的新动能。

  

  奋进之路:突破、跨越、开创

  

  羊城晚报:进入新时期,请您用几个关键词谈一谈广美的新变化?

  谢昌晶:我想可以用“突破、跨越、开创”这三个词来概括广美近年来的新变化。

  “突破”主要展现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成果、科研创作和社会服务上。像刚刚发布的“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美美术学排名全国第3,由此前连续三年的“中国一流学科”(前5%)跻身“中国顶尖学科”(前3%);我们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其中国家级18个),招生专业基本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我们的雕塑专业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艺术类院校中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现任院长范勃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育教学奖”一等奖,成为全国艺术类院校及广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也是首个“教育教学奖”一等奖获得者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广美师生团队设计的“冰墩墩”成为北京冬奥会顶流,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彰显了广美人“为时代造型,为社会设计”的高度自觉,更标志着广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跨越”主要指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佛山校区的建设。2021年,广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华南地区美术学科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这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是一大跨越——学校开始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艺术院校的转变,形成了以博士为领头,硕士、学士多层次办学并进的广东美术人才培养新格局;近日,学校还首次获批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学校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正在加快建设、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新地标的佛山校区,也是广州美术学院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跨出广州市办学,跨进“一校三区”办学新格局,并力求跨向国际化的办学高度。

  “开创”指广美在艺术品修复、创新性实验班等方面所推进的一系列具有开拓性、革新性的探索。像2016年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在国内高等美术院校中首个设立了“材料与油画修复”专业方向,并打造了国内高等美术院校中首个“艺术品保护修复与材料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不仅培养了一批活跃于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展览维护、绘画材料研发等一线团队的毕业生,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艺术研究院等文博机构及高校培训了专业人才;2022年,学校联合李泽湘教授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创建了以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全力打造从“设计人才培养”到“项目孵化”再到“创新创业”的全模式改革的“试验田”;2022年,学校还在本科生层次开设了全国首创的叙事性绘画实验班,深入探索现实主义美术的创新性发展,被纳入了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羊城晚报:在新时期,广美如何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对接港澳,面向世界?

  谢昌晶:新时期,学校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着眼区域经济转型和文化发展需求,开展多方战略合作,从国家形象,到日用文创,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不断擦亮产学研金字招牌,持续为国家设计、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通过打造“设计之春”、参与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识系统等,为人文湾区建设持续贡献广美力量;学校还联合粤港澳三地52家单位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筑起“人才培养—艺术聚合—设计再造—成果转化”平台;近期,广美担任了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盟主单位,将持续为美丽乡村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程度,从多角度、多层面为中国与世界的“互看”和“互鉴”提供窗口,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目前,学校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艺术院校及国际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22年,学校还正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设计组织CUMULUS(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成员,进一步拓展了交流新通道。

  羊城晚报:回首70年,广州美术学院对于华南美术乃至中国美术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谢昌晶:作为西画引入的先锋、国画革新的先锋、革命美术的先锋、现代设计的先锋,70年来,学校汇聚了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潘鹤、杨之光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名家大师;创作了《到前线去》《开镣》《江山如此多娇》《武汉防汛图卷》《艰苦岁月》《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具有强烈社会反响的经典力作;先后承担了深圳城雕《开荒牛》、珠海城雕《珠海渔女》、长沙橘子洲《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日本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及山西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整体展陈及雕塑设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等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600余项委托创作设计项目,为社会培育了5万余名高素质艺术人才,谱写了一曲美术教育事业辉煌壮丽的诗篇,在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和设计领域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

  

  未来之路: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贡献新的“广美经验”

  

  羊城晚报:目前,广美佛山校区正在建设中。在未来的十年,广美将如何用好佛山校区,培育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谢昌晶:近期,佛山校区已正式命名为湾区创新学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佛山校区(湾区创新学院)建设将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核心,重点布局引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的学科和专业方向,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代办学特色。

  佛山校区(湾区创新学院)建成后,广美将以“一校三区”格局汇聚一流创新资源,各校区各有侧重、协调发展——大学城校区侧重基础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昌岗校区侧重艺术学科学术研究建设,佛山校区侧重采取以工作室为单元,跨专业、跨学科,代表新兴学科发展前沿的工作室集群阵地建设,共同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致力打造新时代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发展轴心、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核心。

  羊城晚报:在下一个十年,广美为自己设立怎样的发展目标?

  谢昌晶:七秩风华,惟实励新。站在建校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学校将继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血脉,根植于岭南地区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求变尚新的精神本色,依托博士点和佛山校区的重要增长极,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笃行不怠,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艺术类大学目标迈进,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贡献新的“广美经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生校友寄语

  

  当年,我们大专70多个学生,附中160多个学生,一列火车从武昌开到广州,现在上万人的大学,上千人的教职员工,了不得呀!祝贺广州美术学院70周岁生日快乐!

  ——尹定邦  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设计家和设计史论家、广美1965届校友

  

  人生的每一点进步,艺术的每一点收获,都离不开恩师的栽培和母校的呵护。祝母校桃李芬芳,人才辈出,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王小燕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美1986届校友

  

  虽然毕业至今已有32年,我一直心系母校,带着当年母校的教诲,用所学为社会作出贡献,也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发光发热。我为母校而自豪!

  ——符军  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会长兼理事长、广美1991届校友

  

  温暖的广州,温暖的广美,那是中国艺术版图上一处无可替代的、独特的存在。我把这份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勤勉、温暖、开拓、进取的广美人!

  ——齐喆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广美1997届本科校友、2003届硕士研究生校友

  

  我对母校的老师、同学都感觉非常亲切,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希望母校在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

  ——罗奇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美1999届本科校友、2003届硕士研究生校友

  

  感谢母校和老师,我将努力勇敢地追寻伟大梦想,珍惜与广州美术学院每一次美好的相遇,祝母校70周岁生日快乐!

  ——张文利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瞻设计高级主任、广美2013届校友

  

  我衷心祝愿母校继续繁荣昌盛,培养更多有志于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创造者,为社会带来更多美与创造力。愿母校永远辉煌!

  ——杨欣宇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21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