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

以“财经+”为特色 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17日        版次:A02    栏目:走进广东重点马院    作者:李妹妍、王隽杰

     袁继红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王隽杰

  图/受访者提供

  

  在首批10所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广财马院”)是唯一的一所财经类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广财马院着力打造财经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入选广东省重点马院为新起点,广财马院将如何发挥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高水平基地?就相关问题,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教授。

  

  羊城晚报:作为首批广东省重点马院中唯一的一所财经类大学马院,广财马院学科建设有何特色和优势?

  袁继红:广财马院当前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等四个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40年来,学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底色、“财经+”为特色、国家安全研究为亮色的学科特色。主要表现为:

  财经特色鲜明、研究质量优。着力打造财经特色,守学科之正,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合时代之需,创新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智能社会与人的发展,近五年,获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优势研究”“新时代应对重大突发性危机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等国家社科项目19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3篇,其中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平台基础雄厚、团队实力强。拥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等6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广州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等2个市级平台。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6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引领,打造高端智库,推进交叉学科研究,获得全省首个市级重点学科“国家安全学”。

  羊城晚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首要任务。在思政教学中,广财马院如何发挥优势,让青年学生信赖和喜欢马克思主义?

  袁继红:广财马院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获南粤名师、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等省级荣誉称号5人次;获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教学比赛奖项21项。在思政教学中,我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育人”核心内容与“八个相统一”相结合,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大”处着眼,构建“大课堂、大内容、大平台、大师资”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课”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大课堂”,凝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实施“思想领航”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展“名师讲思政课”改革,推动学校党政领导、专业骨干走进思政课堂,携手打造“读懂”系列金课。开展“行走湾区”思政综合实践课,与大学生“三下乡”“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相融合,全方位打造“大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建设“大内容”,充实“讲好思政课”资源。坚持“内容为王”,建设由“原创慕课+微课+共享资源库”构成的课程共享资源,及时融入党的创新精神、湾区改革实践、先进人物事迹等,支持保障思政课讲深讲活讲透。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1门课程入选学习强国。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选课学生累计覆盖全国210余所高校或机构。

  搭建“大平台”,拓宽“上好思政课”场域。实施“智慧思政”工程,建设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智慧思政教育共创基地,提供沉浸式学习空间,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建共享共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联合广财智慧校园,以“论文+随堂线上考”模式替代传统集中纸卷考,加强学习过程考核。

  整合“大师资”,夯实“上好思政课”力量。强化校内协同、校地协同和专兼协同,建立专兼结合、引育结合、教研结合的思政课师资队伍,积极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配比,聘请名师、行家、英雄人物讲思政课,打造思政教育的“大师资”,增强思政课影响力和感染力。

  羊城晚报:作为首批广东省重点马院,广财马院未来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如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袁继红:以入选广东省重点马院为新起点,广财马院将围绕三个逻辑,着力打造成有财经特色、湾区特点、示范引领强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是坚持怀道化人,践行“马院姓马”的内涵逻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我省高校重点马院建设标准,坚持把研究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重中之重,融入党建工作、学科建设、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宣传等学院建设各个领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入脑入心入行。

  二是坚持交叉融合,践行“财经+”“安全+”的特色逻辑。夯实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基础,整合学校财经政法特色资源,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团队,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智能社会人的发展等研究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相关学科联动发展,增强“财经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和“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研究亮点。

  三是坚持知行合一,践行“智慧+”“实践+”的路径逻辑。加强校内协同、校地协同、校际协同的全场域育人合力,共建共享共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行走湾区”“青年学习云基地”等实践类思政资源,打造“1个联盟,2个共同体”(即智慧思政教育联盟、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的“一盟两体”新模式,构建“大思政”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助推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