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富养日常检查航标灯器及参数情况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豪 图/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曾育文 海上风云变幻莫测,航标是船只安全航行的“卫士”,维护航标正常工作离不开一群默默坚守的航标工,他们被称为“海上特种兵”。广东省粤西航道事务中心海安航标与测绘所航管室主任邱富养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4年从部队退役后,邱富养加入海安航标与测绘所,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2019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020年被授予“湛江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笃实好学,做部队“快艇首人” 1972年,邱富养出生在湛江雷州一个农村家庭。1992年高中毕业后,邱富养怀揣从军报国梦,成为湛江徐闻县公安边防大队一名军人。新兵下连后,邱富养被分配到缉私船上工作,主要是打击海上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 “当时,部队请了一些船民开快艇,我就跟着他们学习。”邱富养说,随着船舶管理逐步进入正规化,部队不再聘请船民,邱富养便自荐开快艇,自此成为部队的“快艇第一人”。 打击偷渡走私很辛苦,也很危险。邱富养说:“越是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犯罪分子越是猖狂活跃,我们就越要选择在这时出海。” 十年如一日,邱富养早已习惯了海上的风高浪急。2003年8月,邱富养从部队退役。凭借开快艇的特长,他被推荐到广东省粤西航道局海安航道分局(后改为海安航标与测绘所)。2004年7月1日,邱富养正式成为海安航标与测绘所的一名航标工。 “航标工和当兵有个共同点:都是在海上活动,这恰好也是我擅长的。”邱富养笑着说。 苦练本领,成单位“技术大拿” 海安航标与测绘所管辖着徐闻、雷州东西部和琼州海峡17条共280公里航道和102座航标,其中连接广东至海南的海安航道、海安新港航道,被誉为“琼海黄金水道”。 刚到航道部门,邱富养对航道完全不了解。“当时,我对出海维护航标有一点轻视心理,认为以前在部队也出过海,都是一回事。”邱富养说,但接触后才发现隔行如隔山,即使是最简单的上航标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冬天风浪较大,船舶开航出海,经常左右摇晃倾斜近30度,当船靠近航标时,稍不留神,人就会被船舶和标体夹碰。 为熟悉业务,邱富养苦练技能,一有空就到航标仓库加强练习,遇到不懂的,就向老船员请教。此后,他又逐渐熟练掌握了航道、航标、船舶维修管理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成为海安航标与测绘所里的技术能手。 海上的航标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指示灯,给过往船只提供一定的指示,也保障着海上交通安全。若航标出现偏差不及时恢复,就有可能发生海损事故。 2015年10月台风“彩虹”导致辖区航标大面积受损,台风刚过,他就迅速组织力量,克服余风强、雨势大、海浪高等困难,连续在海上奋战3天3夜,完成飘失和受损航标的恢复,紧接着又奔赴支援兄弟单位抢修39座受损航标的修复工作。 不畏险阻,当海上“救援先锋” 在日常航道维护管理中,海上风高浪急,出航维护航标经常是船摇标晃,作业很艰苦,但邱富养每次都身先士卒。“我是一名海上老兵,有需要的时候我就要冲在最前面。”他坚定地说。 2018年2月22日,正值春节期间,海安新港航道突发船舶碰撞事故,其中一条小船沉没,2人失踪。危急关头,邱富养接到任务,立即组成先锋队,驾驶船舶第一时间奔赴出事海域展开搜救。当天夜里,面对漆黑的海面,邱富养凭借经验,根据电子海图沿着航道开展搜救,并成功找到沉船。邱富养马上用手电筒作为临时警示灯,并同步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全力协助做好搜救工作。直到海安新港航道恢复双向通航,他在现场连续奋战了近30小时。 自2004年入行起,邱富养所负责的海安航标与测绘所管辖的航道,从没有一起因航标异常导致海损事故的。由于工作表现出色,邱富养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表彰。 在采访过程中,当记者询问他有没有什么成功秘诀时,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军旅生涯对他的磨炼和培养。“部队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