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广东27.65万人报考(资料图) |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李博 黄晓晗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最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的陈同学正处于犹豫之中。“有了硕士学位可能会让我往后就业更有竞争力,但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学历贬值呢?就业形势更不明朗怎么办?” 和陈同学有着相似纠结与思考的学子不在少数。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研考报名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下降约7.6%。过去八年,研考报名人数都维持增势,甚至增幅明显,热度居高不下,今年却出现下滑,这是为何?是否意味着“考研热”有所降温? 疫情后就业渠道拓宽 此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已连续八年呈上涨态势。其中,2021年377万人报考,2022年为457万人,2023年为474万人。事实上,相比于前几年大幅攀升的情况,2023年研考报名人数增幅仅有17万,已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态势。而到了这一届,研考报名人数为438万,为近九年来的首度下滑。 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招录取人数的稳中有增。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约422万人,2019年约431万人,2020年约443万人。本科学生逐年增加,考研人数却出现拐点,释放出一个信号:大学生可能不像过去那么热衷考研了。 “我们专业考研难度比较大,工作会更让我得心应手一些,我更热衷于在工作中去探索未知。”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的郑同学在实习后发现,相比起继续深造,自己更倾向于就业。后来她又成功转正,这更加坚定了她直接工作的信心。 专家认为,疫情后就业渠道的拓宽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企业的发展甚至正常运转受到限制,毕业生找工作存在现实困难,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得不考研。而疫情过后企业重新恢复活力,就业机会增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泳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不少大学生都是上网课度过,普遍缺乏社会、行业实习实践锻炼,因此考研成了不少人的优先选项。而疫情后大学生们有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实习实践活动恢复正常,就业这个选项的优先度自然就上来了。”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对教育与就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就业渠道的进一步扩宽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求学和就业路径。”山西大学马哲所副教授丁剑表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的确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是个体适应就业市场环境的现实表现。” 考公考编留学分流 记者了解到,考编考公热和出国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考研人群。 华南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的陈同学尝试过学校的“四加二”保研,也一度准备过考研,但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决定直接就业。“听说在教师编这一方面,深圳这几年有很多新学校,我觉得利用自己的应届生身份,抓紧考上比较好。”她说。 事实上,考公正越来越“卷”。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国考最终过审人数达303.3万人,相比去年的259.77万人,上涨了43万多人。“从近四年国考报考情况来看,2024年国考报考人数再度刷新历史峰值,无论是招录人数还是报名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可谓‘供需两旺’。此外,2024年国考的报名人数接近2021年的两倍,三年时间翻了一番。”中公教育总部研究院专家李茜说。 启航考研广州分校校长刘可可认为:“这几年考公考编的热度持续上升,国考部分岗位已经达到了‘千人一岗’,很多同学读完研究生之后还是会步入考公考编这一条路,现在如果能尽早进入体制内,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 不过,随着考公学历门槛有所提升,高学历人才需求量加大,不少学生也在犹豫:是攻读硕士学位,获得争取更多岗位的资格;还是瞄准本科门槛岗位,力求一击即中。 除此之外,陈泳竹认为,前几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双重因素影响,出国留学的通道不够顺畅,因此一部分计划出国留学的同学转向考研。如今出国留学通道逐步恢复正常,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2/2023申请季美国大学本科新生申请人数达749118人,相比于疫情前的2019/2020申请季的592471人,增长26%。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不少企业积极拓展出海业务,从而拉升了对留学人才的需求。猎聘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优先招聘海外人才的职位同比增长15.9%。 考研逐渐回归理性 虽然出于各种原因,考研人数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考研人数的减少对于考研基本盘的影响不会太大。”陈泳竹表示,相对于减少的36万人和约25%的研究生录取率而言,438万的考研人数依旧十分庞大。 华南师范大学的崔同学是今年438万考生当中的一员。她在进入大学之前就了解到应用心理学是一个“红牌”学科,如果想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要读研的。这一点在她之后实习的过程中更加被证实:“以本科学历进入社会的压力会比我去考研的压力要更大。” 不可否认的是,考研人数的下降的确会让考生的竞争压力有所减小。丁剑认为:“考研人数下降对于考生而言,竞争的激烈程度会下降。”但他也指出:“研究生考试对于考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试难度并没有降低。而且,减少的部分考生也可能是基础不好和‘打酱油’的,坚持考研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有明确目标和充分准备,压力并没有降低。” 那么,此次拐点出现之后,考研人数下降会成为一个趋势吗?对此,专家们持不同看法。 “如今,读研的途径更加丰富,可以出国读研,也可以读国内非全日制硕士;同时,考公考编也分流了一部分人群;此外,近几年互联网、电商相关行业发展特别迅猛,这部分就业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不太高,而且薪资收入不错,是很多毕业生优先选择的赛道。”刘可可因此判断,“以后研考报名人数也很难有较大增长了。” 陈泳竹则认为,研考报名人数的下降未必会成为趋势。“之前考研人数的上涨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疫情因素,虽然今年有所回落,但之后也可能有所上涨。”陈泳竹认为,根据目前政策的导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会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前几年的考研竞争太激烈,‘吓’退了不少考生,但是伴随着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未来几年仍会有不少考生选择考研。” 在丁剑看来,考研正逐渐回归理性。“对高校而言,在一定限度内的生源缩减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或许该现象本身就是考研回归理性的表现,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和结构,是教育结构改革的成果。”丁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