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胡晓明老师的山水画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5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沈喜阳

  

  □沈喜阳  


  日前赴沪上参会,偷空拜访胡晓明老师。刚坐定,晓明师就迫不及待打开一幅他所绘五六米的长卷山水,请我观赏。

  虽然在微信圈已无数次看到晓明师的画作,但手机屏幕上所见与纸质卷轴上所见何啻天壤!更何况是五六米长的长卷山水:如音乐交响,起首舒缓悠扬,继而激越奔放,继而低回婉转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忽而大音镗鞑咆哮浩荡,忽而悲愤激昂,忽而大喜过望,忽而悲喜交错,忽而无声无息令人以为乐曲终止,突然发出金石崩裂尖锐刺耳之音,如重金属不断击打耳膜,似令我要用双手掩耳,继而渐归消歇中仍有不屈不挠之上扬,但终究平缓清悠占了上风,于是最终余音袅袅……

  晓明师说长卷前面的引首和后面的题跋都等着请名家来写。我提出长卷中为何纸张颜色并不一致。晓明师解释,一开始并非有意创作长卷,系画在不同宣纸上,随时画随时放在一边,最终将满意者拼接成长卷,故纸本颜色不一,也是憾事。

  晓明师接着打开一个正方形纸板盒,里面储藏的全是他今年春天刚开始从事绘画的作品,包含几十幅山水、荷花和东坡诗意图。我特别看重一幅名为《西洲曲》的荷叶图。画面上一片墨荷叶占据了画幅的大半部分,左下角一条细痕的船上隐隐可见一人在划桨。仔细看荷叶中心,又似乎是荷花的花蒂。构图奇特:一片荷叶如此之大,大如宇宙;而一船一人如此之小,小如芥粒。画面背后的水势向我身上扑来,使我不自觉地后退,生怕大水溅到脸上。

  人们常言,进入艺术世界,就可以脱离功利境界,艺术的最高之境正在于使鉴赏艺术的人忘我。在这幅画前,我不禁爽然自失。据说中国美院有教授也高度评价此画脱尽凡俗,妙想天外,是科班出身的画家无法构想也不敢构想的。

  还有一幅《莲女》,构图也极为奇特。题名《莲女》,却不见采莲女,只有一片波浪形莲叶倾侧在图左,特别像仕女的百褶裙,正是荷叶似裙,裙似荷叶。图右的树枝树干与莲叶交织成一体。是树浸染到水中,还是莲侵掠到岸上,我不敢妄加揣测。

  至于晓明师所画东坡诗意系列,则极力以笔墨传写东坡心事。有一幅写东坡侧身山崖间,因所处极为逼仄,而东坡备受挤压,身形变得极为狭长,即使如此,一眼望去,东坡依然是东坡。

  我说晓明师最快乐之时,当在于全身心进入创作之中,与山水、荷莲、东坡融为一体。晓明师说今年十月以来所有兴趣点兴奋点都在绘事上,其他概不入心。我问晓明师为何一出手就扫尽凡俗,他说年少时就曾习画,只是多年来未能专攻,而他弟弟胡军是旅居加拿大著名画家。我想起晓明师也曾发表专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长篇谈艺论道之文,引起美术界重视,开启以文化诗学探究美术作品的新范式。可不是“成如容易却艰辛”么。《圆觉经》云:“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借用此佛法之“法”,来言说艺法之“法”,则“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乃是艺术的最高法则。晓明师画作,正是“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的惊艳尝试。

  晓明师以丹青画出心中天地,营造似梦似空复似弦且非空非梦亦非弦的诗意世界,真如朱熹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