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采采 小张把草拟的剧本拿给他的第一读者老婆看。老婆先是敷衍着表扬小张几句,接着一句话差点气得他“撞墙”。 她问:“你不是整天说工作很忙吗?为什么还有时间搞创作呢?”小张心里叹气,“唉,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怎么就不能像剧中人那样,达成应有的理解和默契呢?” 随后,小张又把剧本拿给好兄弟看,好兄弟同样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他揶揄小张说,“这应该是年轻人写的东西,五大三粗的汉子咋还蹚这‘浑水’?” “这哥们儿显然缺少艺术细胞,彼此交流犹如鸡同鸭讲。”无奈之下,小张只能另寻知音。 小张又把剧本拿给自己上高中时的一位老师看,她是小张崇拜的对象。那位老师真的抽出时间看了,还在剧本的某些地方做出特别标记。她对小张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用以陶冶性情的做法给予肯定,但也说了一句评论家们常常说的话:“艺术不应该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也失去了太多的回味空间。 小张知道,老师后面的话或许才是她要表达的重点。显然在老师看来,这也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尽管如此,小张仍然在创作中感受到充实和快乐。但从那以后,他还是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安心做回铁杆彩民。 (朱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