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委员工作室中,谭国戬、百姓提案人和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一起交流 受访者供图 |
走出两会会场,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对记者说,提小切口提案是会上“瘾”的。 2019年两会前夕,刘根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地铁和高铁换乘要经过两次安检,短短几小时内该信息获百人关注点赞留言。看到反响不错,他在两会上撰写了提案,并到有关部门进行了咨情问政。虽然这个提案在当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会在有条件的站点开展试点。 两年后的2021年春节前夕,刘根生再次发朋友圈,宣布广州南站将部分实现“单向”安检。他获知,广州南站已经完成了“封闭区”改造,出站乘客可以选择直接换乘地铁、城际轻轨等,不需要进行二次安检。 这是一个委员的骄傲时刻。刘根生难以抑制住喜悦,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一好消息,收获了更多的点赞。 时间一晃,来到2022年的某一天,刘根生在广州驾驶车辆时轧过一个井盖,听到“咣当”一声,又一声,他被吓了一跳。一个小切口的民生提案灵感油然而生。经过调研,他发现广州目前共有各类井盖210余万个,主城区巨大的车流量导致井盖碾压频率高,井盖容易受损变形,出现松动、凹下或翘起等问题。他提案建议,健全井盖设施管理机制,发布井盖维护管理“红黑榜”,保障城市井盖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提案还获评了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今年,刘根生又提交了一个民生提案,这次他关注的是为城市公交解困的话题。他留意到,现在坐公交的人少了,公交覆盖的区域也需要调整。因此,他建议增设中短途小巴,提高公共交通的效能。“李贻伟主席说委员协商议政的水平体现在高效值,在于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刘根生认为通过提这些小切口提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问题的解决,履职获得感满满。在去年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在全国首次系统提出“百姓提案”工作,上线征集平台,制订实施细则,邀请广大群众参与提案的选题、培育、协商、督办全过程,为市民开放更多政策建议空间。 15日,在两会会场,刘根生碰到了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并向他表达了想去谭委员的工作室看一看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依托“委员之家”走好群众路线,写入了市政协去年的工作报告。2023年8月31日,市政协谭国戬委员工作室正式挂牌,成为市政协5个个人委员工作室之一。市政协也希望通过让这些履职能力强、影响面广的委员成立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纽带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两会,谭国戬委员共准备了17个提案参会,其中有7个是“百姓提案”。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谭国戬都保持着“劳模”的劲头,每年都会准备和提交一大堆的提案,这些提案里很多都是小切口提案。 多年以来,谭国戬已经习惯了提交和撰写大量小切口提案。在他看来,群众事无小事。这些提案背后,都是百姓熟悉的生活场景,是每个市民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些小切口提案,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办复。有一些“老问题”,并不能一次解决。这么多年来,谭国戬就旧楼加装电梯、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红色文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撰写和提交提案,每年都持续不断跟进。 委员工作室成立后,谭国戬的履职底气更足了。他表示今后会继续走好群众路线,努力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更多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履职活动,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百姓提案”。 光有热情还不够,抓实,抓准,才是优秀委员的标配。 在今年的履职优秀委员名单里,郑子殷委员榜上有名。作为一名律师,他多年来都持续关注青少年、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在他看来,术业有专攻,只有带着专业性的思考,才能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和办法。郑子殷现在也是写提案“成瘾”的代表——以前都是记者追着要提案,现在会还没开,提案都早已准备好。 在今年市两会开幕大会上, 市政协主席李贻伟发言号召广大委员进一步放飞履职热情,以实际行动书写好自己的“考试答卷”。群众也期待着更多履职“上头”、写提案“成瘾”的委员出现。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