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勤 唐鸣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要求,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对城乡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城乡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共享发展是其本质要求。以绿色生产力为主导的乡村生态经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天然场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乡村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要求其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与乡村生态经济有机结合,打造新质生态、扶持新质研发、培育新质产业、发展新质企业、优化新质治理、培养新质人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县域主导的新质生态。县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政治空间,县级党委、政府要围绕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经济创新创业氛围。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和特点,致力于县、乡两级营商环境的打造,将招商引资工作与创新创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符合当地资源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的引入,带动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形成人人讲创业、人人争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是因势利导,扶持科创融合的新质生产力研发。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新质生产力的研发,尤其要鼓励企业面向乡村生态经济,结合行业创新趋势,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合作,研发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同时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精准农业与数据驱动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将龙头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投入导向乡村生态经济,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有效整合,促进经济生态双收益。 三是紧跟市场,培育城乡融合的新质产业。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以乡村生态资源为对象,借助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及时根据城市消费者的偏好,调整产业方向与布局,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循环利用。尤其是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兴技术优势,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生态经济产业提档升级。 四是外引内培,发展适应乡村的新质企业。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主体,要实现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最终落地,离不开企业在乡村生态经济中的担当作为。因此,要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企业等多种方式,发展新型生态经济企业主体。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的升级,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与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在乡村社会的资源整合能力。 五是分类实施,优化各类村落的新质治理。新质企业要落地乡村,村落的治理环境优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要按照乡村振兴规划的不同要求,从集聚提升型、搬迁撤并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等村落类型入手,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确保企业进村后的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六是适应产业,培养创新实干的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力落地乡村,最核心就是要通过政府和企业引领,让当地人掌握这一新型生产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培养产业开发、创意生产、技术创新、营销推广等适应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种专门人才,推广现代生态经济专业知识和技术,尤其是企业管理和市场经纪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以配套政策帮助企业新质人才能下乡、留得住;另一方面,利用政府职业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及企业内部培训部门,将生态经济发展与职业农民培养相结合,面向产业需求培养新质人才。 □ 作者简介 杨美勤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唐鸣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即时新闻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3月28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杨美勤、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