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房协会长王韶认为,房地产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3月以来,随着房地产优化调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重点城市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土地出让、新房到访量以及一二手成交量均比春节前明显增加。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王韶认为,年内重点城市楼市可望筑底,并稳步向新模式过渡发展。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复苏,信心主要源自四个方面。 信心一:国家稳定市场决心坚定 从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和保民生指导思想,到2022年11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十六条等,一直到2024年1月的建立融资协调机制、降准降息、降首付比等优化限制性政策,足见国家稳定市场的决心异常坚定。 房地产的平稳健康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市场、化解房地产风险宜“快狠准”。国家决心坚定,不留空间余地,政策见底之日或许便是房地产回暖复苏的最佳时机。 信心二:住房是老百姓最真切的民生需求 千百年来,有一间属于自己、有瓦遮头的住房始终是中国百姓最真切的民生需求。 从广东住房结构来看,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广东城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30.9平方米,为全国各地区最低;城市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小于30平方米户数占比达59.7%,人均面积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户占36.6%,占比均为全国各地区最高;城镇家庭户住房来源为租赁住房的家庭占城镇总家庭户比例50.4%,也是全国各地区最高,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为46.9%,说明广东住房需求相对其他地区更为旺盛,后续增量市场发展空间相对更大。 信心三:住房改善性需求支撑大 中国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增加高品质住房供应。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至2020年,广东城镇家庭户住房楼龄在20年以上的户数占35.3%;城市家庭户住房有电梯者占比为33.3%,城市家庭户人均房间数0.91间,说明广东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改善需求大,换房正成为购房市场主体。 改善性需求不能简单以“大小、新旧、远近或电梯房楼梯楼”论断,还有个人资产重置、子女教育、康养休闲度假、亲朋好友集聚等需求,此外还有文化教育、娱乐购物、运动交际、居家办公、健康养老等精神性、改善性要求,住房消费全面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 信心四:新发展模式有助良性循环 过去,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顺风顺水,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不适应的阵痛在所难免。“先立后破”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积极稳妥体现。“先立”新发展模式,“后破”“三高”(指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避免大起大落,在摸索中稳步向前,在发展中解决经济、民生和房地产问题,使新旧动能转换更为有序安全高效,房地产和社会经济更为健康平稳。 在此期间,需建立“人、房、地、钱”等要素有机联动的新机制,需引导开发企业适应新阶段,树立新思维、转变模式、构建新格局,需建立完善“租售并举、租售同权”的住房制度设计,让住房真正回归居住和消费属性。 房地产的新发展模式有利于行业自我良性循环,实现增长的稳定性、发展的均衡性、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公平性,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