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刚经历“最热的一天”,又迎来“全球风王”肆虐

请好好保护地球,远离极端天气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7月26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克莉斯汀

     人与自然关系密切 制图/小蕲

  

  □克莉斯汀

  

  中央气象台24日10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称第3号台风“格美”将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果然,“格美”25日00时前后,在我国台湾地区沿海登陆后,迅速展示了它作为“全球风王”的威力——气象台雷达数据显示,“格美”登陆台湾岛之前,在1900米高处风速已达到86米/秒左右,达到17级台风以上的标准。

  各大气象机构迅速发出预警,要求各地做好预防措施。因为“格美”带来的暴雨,可能会超过1996年的台风“贺伯”。

  几乎同时,我们还看到一则报告:7月23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全球在7月21日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日平均气温达到17.09℃。该气温以0.01℃之差刷新2023年7月6日创下的最高纪录,成为自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

  又是暴雨,又是高温,灾难性天气频繁出现,更是在提醒我们:全球每个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一天内下完一年的雨?

  严防局部强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25日上午9点前的消息,我国台湾岛、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均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台湾岛中东部还遭遇特大暴雨,局地降雨量24小时内已超过1000毫米;与此同时,台湾岛、浙江东部及沿海和福建东部及沿海地区还出现8-10级阵风,局部地区达到11-13级,台湾岛局地最大阵风达到15级。

  与此同时,“格美”还在向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抛出下沉气流,可以料想,未来几日它仍会给各地带来暴雨天气。此外,“格美”过后可能还会迅速有新台风生成,这也会带来持续降水的可能。

  当年,“贺伯”登陆我国台湾前后,阿里山24小时雨量达1748毫米,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24小时内暴雨量最高纪录。而让大家仍记忆犹新的2021年7月河南强降水,也是以短时降雨强、降雨极端性突出为显著特点,当时郑州局部地区3小时最大降雨量便达333毫米,超过当地年平均总降雨量的一半;局部日降雨量达到692.2毫米,也超过郑州年平均降水总量。

  而气象专家指出,局部强降水这事儿未来可能还会更频繁。

  美国科学家在利用气候变化模型进行研究时发现,如果在未来采取一种无政策干预的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至本世纪末(2085年-2100年),全球增加的降水会有一半集中在6天之内下完;还有科学家在一项针对欧洲暴雨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带来狂风暴雨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将会减缓,这意味着风暴在某地的滞留时间会增长,进而造成局部地区的强降水和洪涝灾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张文霞副研究员在一项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工作报告中也表明,随着气候增暖,全球湿润区(主要包括热带、大部分季风区、中高纬地区)在因总降水量增多而变得更湿润的同时,降水变率也将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上升,大气将变得越来越湿润,就会有更多的水汽可以转化为降水,未来地球上的总降水就会变得更“丰盈”。该研究报告还指出,全球每增温1℃,全球平均的降水变率将增加约5%。与此同时,降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也将变得更为不均匀,随着全球增暖幅度加大,降水在干湿时期之间的波动也将更为剧烈,也就是说,未来地球还将面临着更加频繁的旱涝灾害。

  

  下过雨也不见得更凉快?

  预计变暖还将持续

  

  有人还发现,现在似乎下过雨也不见得会变凉快。

  这可能是因为台风,比如,“格美”带来的其实不仅仅飓风与暴雨,它庞大的风场还在向内陆输出大量水汽。有数据显示,在“格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7月24日我国极度湿热的范围已达到最大。其中,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已出现酷热高温天气。湖南道县、邵东、蓝山出现观测史上首个40℃高温天气,长沙的40.4℃已打破目前7月的高温纪录;广东韶关局部也超过了40℃的温度。随着“格美”的继续深入内陆,可能全国还会出现大部极度湿热的情况,相关部门已提醒各地要做好防灾工作及减灾安排。

  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报告称,今年7月21日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7.09℃,已成为自1940年以来地球上“最热的一天”。同时,该监测机构还表示,未来数月或数年可能“还将看到新纪录”。最近,刊载在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的一份来自全球57名科学家参与的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以“记录中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主要原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创新高。所以,接下来的地球可能只会更热。

  其实今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已指出,2023年已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近十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报告中根据综合数据,还提到海洋热含量在过去二十年中变暖的速度尤其明显,2023年已达到了最高水平,预计这种变暖还将持续下去,在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时间尺度内这种变化都会是不可逆转的。

  而全球气候变暖,正是引起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重发、强发的主要原因。

  

  一天已经不是24个小时?

  微秒之差可能影响重大

  

  7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以翔实的科学监测数据,系统反映了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蓝皮书明确指出,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极端高温事件自21世纪初以来明显增多,极端强降水事件亦呈增多趋势;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海平面高度以及中国地表水资源量等方面均出现历史极值;全球变暖使得大气水循环加速,还造成海洋盐度发生“咸变咸、淡变淡” 的趋势变化。

  此外,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而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中国西部山地冰川也呈加速消融趋势;2023年,青藏高原积雪区和新疆积雪区积雪覆盖率已较前明显偏低,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区已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最近还有一篇刊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格陵兰岛和南极等地的冰雪加速消融,地球赤道附近的海水正在增加,已导致地球自转变慢,地球上的一天也正在因此而变长。报告称,地球是一个扁圆的非标准球体,月球引力、地球板块移动、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都可能改变地球形状,并因此改变地球自转速度,冰雪融化也是原因之一,只是之前的影响很有限,但自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趋势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已令这个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在20世纪,地球上的一天已延长0.3微秒至1微秒,而自2000年以来,全球变暖因素导致地球上的一天已延长了1.33微秒左右。研究人员预测,全球变暖趋势如果照最坏情况发展下去,到2100年之前,地球上的一天将增加2.62微秒左右。

  对于人们日常生活而言,一天增加几微秒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火箭发射、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精尖技术的应用而言,几微秒之差足以造成重大失误。

  因此,“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这样的话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却有必要一再重提。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的大格局,但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循环使用办公用纸、一周少开一次车尽量低碳出行、少用塑料购物袋……这些“小事”,对我们来说却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开始作出努力,也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