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面对城市更新这项复杂工程
广东如何理出头绪探索经验?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8月26日        版次:A02    栏目:锚定现化代 改革再深化    作者:陈玉霞

  

  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广东是城市更新行动的先行者、探索者,自2009年以来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工作,全省各地出台系列旧改政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注入了活力。其中,广州城市更新在政策、规划与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积极健全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空间优化、环境改善,还要兼顾社会、经济、文化、治理等多重目标。作为全国特大超大城市的广州,城市更新走在全国前列——

  2009年开始,广州在全国最早进行“三旧”改造试点,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2015年开始,广州创新性提出“微改造”更新方式,启动多个微改造工程;

  2019年至今,广州逐步构建完善更新政策体系及规划管控传导机制,谋划老旧社区成片连片更新改造提升。

  今年7月在广州举办的第八届城市更新大会上,广州方面介绍了城市更新领域在规划与政策融合创新的实践,主要包括立法、规划、土地、产业、治理等方面。

  其中提到,广州城中村体量大,环境、交通、公共服务、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立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2024年3月29日,广州出台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就城中村改造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明确,例如集体土地怎么收、征收补偿标准怎么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保障性住房建设、村民的社会保障等。

  实际上,自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广州就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改造方案编制和报批工作、改造主体选定、改造专项借款资金管理、改造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操作细则,搭建起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城市更新有序推进。

  

  探索解决民生保障和产业转型等课题

  

  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是广州城市更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广州城市更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构建多元合作,满足多元需求,达成多元化目标。当前,广州正探索解决城市更新与保障性住房结合发展、与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与危旧房改造整合提升、与历史文化传承融合互促、与“百千万工程”相互促进等重点课题。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计划通过城中村改造,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可负担、更宜居的住房,同时保证村民的租金收入,运营企业实现保本微利,形成社区经济生态循环,为真正解决超大城市租房贵、住房难的问题提供可实施路径。

  同时,广州要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双赢的目标,城中村改造要保育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海珠区康乐鹭江片区为例,该区首次在城中村改造中提出配置综合产业用地,为优质企业就地升级提供了产业载体保障,预计改造后片区可提供144.8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该项目首开区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预留产业空间,拟打造SOHO中央版坊产业功能专区,构建纺织服装设计制版中心,汇聚设计师品牌、服装公司进驻,带动规模化时尚创意产业发展。

  7月通过的《广州火车站片区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做地方案》,是广州市首个批复的做地方案,在广州城市更新进程中也具有历史意义。越秀区的广州火车站片区,采用“做地+有机更新”方式,优先启动土地整备,改造将采用收储+微改+局部改造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片区近期规划将打造1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时尚+定制”新型商贸产业生态,中远期将形成“枢纽+时尚、文化、健康、金融、科创、专业服务”6大产业集群,远期将打造湾区新总部经济与国际服务中心2大国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