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毕加索等世界级大师真迹亮相白鹅潭,估价超过20亿元

去广东美术馆新展触摸“永恒的温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0月13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梁善茵、朱绍杰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区展览现场

     《抽烟斗的男人》巴勃罗·毕加索,布面油彩,中国美术馆藏

     《轨迹中的奥拉孔》鲁道夫·豪斯纳,水质颜料、油质颜料、硬木板,中国美术馆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  图/广东美术馆提供

  

  日前,《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区开展。

  展览展出德国艺术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经典作品,共计55件,估价超过20亿元。其中囊括了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贾斯珀·琼斯、罗伊·利希滕斯坦等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呈现出不同时期、地域与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对话。

  “广东美术馆此次展出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珍贵艺术藏品,旨在为观众呈现艺术的多样性与深厚内涵,期望观众能够在这一丰富的艺术语境中汲取精神与文化的滋养。”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向大湾区观众展示和推广全球重要艺术作品,推动中外艺术文化的深入交流。

  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慷慨地将89件、共计117幅国际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8年以来,这批珍贵藏品已先后巡展11个城市、15个展览场地。本次展览属于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一件艺术品不仅会产生艺术效应。他期待展览能够向广大观众阐释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感受中德文化艺术的交流。

  

  重温西方现当代艺术变迁史

  

  展览上,一幅布面油画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这是该展览上的重磅作品,毕加索晚年创作的《抽烟斗的男人》。

  作品《抽烟斗的男人》作于毕加索逝世前四年,与《带鸟的步兵》一样,同样是以步兵形象自喻。胡子、卷发、烟斗是毕加索晚年士兵题材的特征。不同作品的步兵形象,反映了艺术家不同的情绪、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消费文化迅速崛起,艺术家们通过波普艺术、照相写实、涂鸦等形式,反思并表达了对消费主义的接纳与抵抗。

  “此次展出了毕加索晚年创作的两幅真迹。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抽象艺术鼎盛时期,艺术家通过技法和情感的释放,对自我意识的探索。”王绍强表示,20世纪的西方美术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创新,在现代主义的引领下,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规范,而是通过多样的艺术运动与风格扩展了视觉语言的边界。

  本次展出作品体现了收藏家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切面。展览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抽象艺术代表作,涵盖从消费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类主题,带领观众重温西方现当代艺术变迁史。

  20世纪60年代,一些艺术家通过波普、照相写实、涂鸦等艺术形式表达出对消费文化的态度。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就是其中代表。利希滕斯坦喜欢使用经典作品元素进行再创作,他有意将油画绘制成印刷品的样子,将艺术品的独特性转换为印刷品的普遍性,探讨被市场主宰的艺术。本次展览展出的《立体派的有柠檬的静物》,仿照了毕加索及布拉克的立体派风格。

  在艺术经典中寻找灵感是艺术家们经久不衰的创作手法。鲁道夫·豪斯纳是20世纪60年代维也纳幻象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认为是第一位精神分析画家。《轨迹中的拉奥孔》对古老的特洛伊神话进行了新的阐释,画面中笼罩在绿色光线中的拉奥孔群像是艺术家的一个告诫,似乎在提醒着现代技术的副作用。

  “本次展出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在继承古典与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艺术家个人风格,为艺术赋予了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征。通过展览,希望观众能感受世界艺术的卓越魅力与跨文化对话的深远意义。”王绍强说。

  

  已有数百万观众受惠于这批“典藏活化”

  

  “如果这些绘画能一再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话,那就是一位艺术家的高超之处,它唤出了我们时代风格中的永恒人性……人在生活,在爱,在表演其角色,在演示其梦想,在绝望,也在期望。人在奋斗和坚持。”路德维希夫妇写于《毕加索:最后的版画展》中的一段话成为本次展览的导言,被投射在展厅入口的墙壁上。

  彼得·路德维希夫妇一生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其收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世界艺术的整体发展轨迹和面貌。自1957年以来,路德维希夫妇陆续将其艺术收藏向世界各地博物馆捐赠或外借,并创建了多个以路德维希命名的博物馆和艺术基金会,让更多人享受其艺术馈赠,被誉为“终生献给艺术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界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些作品无疑成为当时美术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启示。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美术馆每年都以这批藏品为基础,组织与策划相关的项目,这批艺术珍品的足迹已遍及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数百万观众一睹珍品风采。

  此次展出的藏品不仅多角度展示了20世纪艺术风格的丰富性,还生动诠释了全球艺术潮流的变革以及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路德维希夫妇启迪我们要用世界眼光看待艺术、看待生活和看待文化。”王绍强说。

  

  在广东拥抱世界艺术经典

  

  “画面冲击感很强。”“很震撼,灯光的配合也很自然。”“感觉与画家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毕加索真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他们对着色彩鲜艳、线条扭曲的艺术品,展开由观赏而生发出的想象与创造。

  “很多观众担心看不懂现代主义作品,其实我们只要看过、多看,就能产生自身的独特理解。”为了让更多观众对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风格,以及现代主义画家的创作意图有更为直观的了解,王绍强将上世纪西方艺术语言的创新与表达与岭南画派进行链接。

  “正如20世纪初,岭南画派开拓出创作题材广阔、现实关怀深刻、表现手法多样的‘新国画’,同一时期的西方艺术家也在保留传统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符号语言进行扭曲和解构。”王绍强希望通过展览表达广东美术馆包容开放、放眼世界的艺术态度,以国际的收藏观点和美术博物馆的艺术概念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中外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美的作品不一定是漂亮的,而是反映作者创作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州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国庆假期期间体验了馆长导览活动,此前也参加过多场由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公共教育主题活动,“馆长‘上岗’做‘金牌讲解员’,有趣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