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顶尖医术+人文温度,为罕见病患者点燃希望之灯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03月11日        版次:A10    栏目:“杏林暖阳美医生”    作者:

      陈艺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教授

  

  当顶尖医术遇见人文温度,当个体救治升华为体系创新,医者之笔便能书写出超越生命长度的时代答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陈艺莉教授以非凡的专业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灯。

  除了日常救治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外,陈艺莉教授还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罕见病专家,身兼华南心血管罕见病与心肌病专科联盟执行主席、中山一院心肌病及心血管罕见病中心主任以及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等多项重任。

  罕见病,又被称为“孤儿病”,是指单病种、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往往面临诊断难、治疗难以及个体差异大等诸多挑战。

  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珍视!在院内,陈艺莉教授联合多科室顶尖专家,精心构建心血管罕见病与心肌病MDT诊疗团队,组织多次疑难病例讨论,为罕见病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在院外,陈艺莉教授不遗余力地到各级医院介绍心血管罕见病的最新诊疗进展,成功联动省内外百余家医疗机构,开发了分级诊疗APP,实现罕见病“早筛-转诊-随访”全周期管理。

  许多法布雷病、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心肌病等复杂罕见病患者也与她成为相伴一生的朋友。55岁的赵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此前,他因顽固性腹胀、呕吐辗转多地求医,始终未明病因,一度无法自理,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最终他来到中山一院,在陈艺莉教授带领的多学科团队共同救治下很快找到了病因,最终拨开迷雾确诊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心肌病,于是立刻启动药物精准靶向治疗。治疗4月后,赵先生就摆脱了鼻饲管,可以自主进食,半年后便重返工作岗位。这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医担当的典范诠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