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届潮汕服博会开幕秀现场,模特身着霓裳羽衣展现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魅力 (资料图) |
![]() |
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全面投入运营 |
![]() |
汕头国际纺织城内的中国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北区)将在19日“满铺开业” |
文/赵映光 余少芬 图/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提供
春风拂面,潮起东方,一年一度的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以下简称“潮汕服博会”)如约而至。
3月18日,以“归潮”为主题的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盛装启幕。作为全国贴身服饰行业的开年首展,本届展会继续秉承“中国潮·世界品”的办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球纺织服装行业瞩目的商贸与文化盛宴,助力汕头迈向“国际时尚高地”。
从首届展会略显朴素的“白帐篷展馆”,到如今对标米兰时装周的沉浸式国际级秀场;从首届3万平方米的展区规模,到如今已拓展至13万平方米的宏大场面;从参展商与采购商数量不断攀升,到参展品类矩阵持续完善……潮汕服博会的跨越式升级轨迹,不仅见证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时尚创意的跃迁,也展示了当地民营企业依托产业集群优势突破转型的生动实践。
三年筑基:“四大工程”托起千亿产业新未来
潮汕服博会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已纷纷抵达汕头,开始了忙碌的实地走访、对接洽谈。其中,来自浙江义乌的采购商吴女士在展会开幕前三天抵达汕头潮阳,每天都穿梭在潮阳谷饶镇的多家面辅料和内衣企业之间。她的手机备忘录里除了潮汕必打卡美食外,还列出了十余家合作伙伴供应商的展位号和详细参展攻略。
与各大纺织服装企业忙碌备展、接待采购商的场景相呼应,汕头国际纺织城连日来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吴女士在实地走访时,看着园区内林立的工业、商业厂房,听着展厅工作人员在沙盘前的介绍,不禁感叹:“这里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聚齐了,未来的采购效率能大幅度提高。”
吴女士的感受,正是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近三年布局成果的缩影——在政企的双向奔赴中,汕头以“四大工程”为支点,前瞻性布局全产业链,助企业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集聚走向集约,助力汕头从传统“制造基地”跃升为全球“供应链枢纽”。
时间回到2021年之前,当时的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虽然产业链条较齐全,但产业链上下游“两头”却较为薄弱,且缺乏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园区,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不破不立。在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的大背景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于2021年12月揭牌成立,汕头纺织服装行业自此迈向抱团发展的新阶段,也拉开了产业大跨步朝着科技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的序幕。
在2022年首届潮汕服博会上,汕头首次提出了建设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园、国际会展中心、纺织产业总部大厦“四大工程”,锚定打造超2000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该蓝图旨在打造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展销、智慧云仓为一体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枢纽中心,实现50公里内即可完成“从一滴原油到一件成衣”的全球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撬动产业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投资增长:持续大手笔投入孕育产业竞争优势
从40多年前街头巷尾的缝纫机声响,到如今智能工厂里的数字孪生系统;从作坊里走出的“侨乡裁缝”,到掌控全球供应链的产业巨头——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用“一根丝”编织出年产值超千亿元、内衣产量占全国45%的产业版图。这种蜕变故事的背后,正是民营经济与地方政策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
近年来,汕头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扶持、基建升级和营商环境优化等举措,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能级跃升。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2024年,汕头全市的纺织服装产业投资额就达到了213.16亿元,占全市投资31.27%,同比增长35.7%;正是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使得汕头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双双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持续增长的工业投资,孕育着竞争优势。如今,首届潮汕服博会上描绘的产业蓝图已逐步变为现实——建设内容涵盖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园“两大工程”的汕头国际纺织城拔地而起,吸引了包括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全国多个纺织重镇的众多企业入驻,3月19日还将迎来中国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北区)的“满铺开业”,面料市场开售即被抢驻一空;历经三届积淀,潮汕服博会已累计吸引超15万参观人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贴身服饰原产地展会;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作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现代化专业会展场馆,今年首次承办潮汕服博会。
“通过‘四大工程’的实践,我相信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必将迎来腾飞。”去年底,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来汕参加活动时就曾直言,汕头国际纺织城和潮汕服博会在全国树立了标杆,对粤东、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内衣家居服市场都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
多维赋能:“双向奔赴”共谱产城融合新篇章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汕头,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中的“东方明珠”,正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与民营经济韧性,探索以产业升级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新路径。潮汕服博会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开辟出一条“产业向上突围、城市向外生长”的跃升路径,用“双向奔赴”谱写产城融合的新篇章。
这种共生共荣的生态,在潮汕服博会期间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几天已经有不少欧美、日本、韩国的客户提前来工厂实地考察,他们对潮汕服博会充满期待,也对汕头这座城市尤其是美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广东伟兴发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莎莎说,展会开幕前一周,她除了带客户参观工厂,还经常化身“非遗推荐官”“旅游大使”和“潮汕美食向导”。
已连续三年参展潮汕服博会的浙江义乌采购商吴女士也坦言,当“中国内衣之都”与“美食孤岛”两大标签叠加,汕头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
潮汕服博会的主办方没有让吴女士等参展商们失望,每一届潮汕服博会举办期间,“产业+”的跨界联动都是一大亮点:主会场特设潮汕美食文化展区,将“非遗”技艺展示与美食品鉴融入商务洽谈场景;本地餐饮龙头联合推出“产业客商美食地图”,用味觉记忆强化商业合作的情感纽带;更具想象力的是,当非遗英歌舞遇见产业AI设计一件卖全球,当卤鹅品鉴会嫁接跨境电商论坛,产业流量正转化为城市品牌的增值密码。
这种创新实践背后,是汕头重塑城市竞争力的深层谋略——通过将会展经济与美食IP、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来汕头做生意”变成“来汕头享受生活”,变产业流量为城市消费增量,悄然打开了一条“以产引客、以客促产”的良性循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