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隆珍禽亮相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黎存根、通讯员邓泳怡报道:3月23日,第44届广东省“爱鸟周”暨“长隆全球动物总动员”系列活动,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启动,传播爱鸟护鸟理念,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提升公众对珍稀鸟类、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广州长隆飞鸟乐园联合举办,主办方现场颁发中国动物学会“2024年度长隆奖”,广东省动物学会“林浩然动物科技奖”、“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和“长隆动植物保护奖”等一系列奖项,表彰了在教育、科研、科普等不同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
此外,现场举行了“长隆杯”生物多样性保护绘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颁奖仪式。大赛以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生态场景和珍稀动植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不同年龄段的各界绘画爱好者广泛参与。
广东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全省记录分布有野生鸟类总计5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36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07种,有迁徙属性的候鸟近400种。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保育了来自全球超300种、上万只的珍稀鸟类,在仪式现场,长隆展出众多今春新出生的鸟类幼崽。羽翼未丰的幼鸟们向游客们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也引得不少爱鸟者仔细辨认拍照、记录此刻“群鸟报春”的热闹。
新闻知多D:
据介绍,“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构筑起跨越22个国家的生态廊道。这条生命通道北起苔原密布的俄罗斯远东及美国阿拉斯加冻土带,南抵碧波环抱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群岛,形成纵贯北半球万余公里的蔚蓝航线。
而在候鸟南来北往的千年征途中,广州白云山城市绿核与海珠湿地生态绿肾,犹如镶嵌在珠江三角洲的两颗翡翠,为300余种近5000万只候鸟提供至关重要的生命补给站。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就地保护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最有效的手段,逐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主体,各类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栖息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南沙湿地、海珠湿地等2处湿地列入国家林草局发布的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多措并举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鸟类提供生存空间。
广州迁徙鸟类的新记录、新分布种类大幅度增加,野生鸟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并增长。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鸟类19目64科307种。海珠湿地鸟类从建成时的72种增加到201种,南沙湿地的黑脸琵鹭从2016年的18只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91只。黄胸鹀重现增城朱村越冬,麓湖成为银鸥、黑水鸡、白鹭、棉凫等水鸟乐园。如今,“打鸟”(鸟类摄影)已然成为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新风尚。
(孙牧 林园轩 汪张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