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揭西县有对百岁夫妻,丈夫是党员并与党同日庆生,妻子来自烈士家庭,五代同堂共有80多名子孙 最美红色家庭升起“双百寿星” 2021年07月15日 赵映光、林春晓、林晓洽、林文惠、高丹琦

揭阳市揭西县百岁夫妻汪贤群和王娇梅

汪贤群与妻子王娇梅均已是百岁高龄,他们的身体还相当硬朗,行动自如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林春晓 林晓洽 实习生 林文惠 高丹琦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时,揭阳市揭西县美德村的老党员汪贤群也在7月1日当天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胸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汪贤群,看着特意从各地赶来的200多名亲友子孙,坐在满堂儿孙中间,拉着同样已是百岁高龄的老伴的手,笑得满面春风。

  山上难找千年树,世间少有百岁人。尽管揭西县是有着“长寿之乡”美誉的天然大氧吧,但像汪贤群夫妇这样享受着五代同堂天伦之乐的“双百寿星”,依然罕有所闻。这对恩爱夫妻见证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日益繁荣富强,汪贤群在忆往昔看今朝中感慨万千:“有幸和伟大的党同龄,走过100年,我们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感谢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红色家门孕育良好家风

  

  据悉,汪贤群生于1921年农历五月廿二,1958年光荣入党,至今已有63年党龄;而汪贤群的妻子王娇梅则来自烈士家庭,老家在揭东区龙尾镇,其父亲在大革命时期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惨遭杀害。在母亲的教育下,王娇梅继承了父亲的理想和事业,13岁起就曾多次穿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为山区的共产党游击队传递情报。

  汪贤群和王娇梅这对同时生于1921年、与党同龄的夫妻,如今仍身体硬朗,行动自如。携手走过79年婚姻生活的他们,育有6名子女,现已有子孙达80多人。其中,长女已76周岁,长孙也已49周岁,玄孙(即第五代后人)则快满4周岁。

  据介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汪贤群夫妇过上了安宁的新生活。1951年起,汪贤群成为乡村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候乡村师资短缺,汪贤群一人要教授语文、历史等多门功课,工作繁忙,周末才能回家看看妻儿。

  由于汪贤群薪资微薄,王娇梅在家里除了照顾6个子女和年迈的奶奶,还要养猪种菜,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生活十分清贫。尽管如此,汪贤群夫妇依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并且倾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亲友和邻里。时至今日,许多乡亲仍记得汪贤群家的一个个善举。

  汪贤群夫妇培育起来的良好家风,也植根到了子孙们的血液里,并代代相传。据悉,如今已是五代同堂的汪家,是许多当地村民公认的“最美家庭”,80多名子孙组成的30多个小家庭奔走于广东各地谋生,至今一个也没有少,懂孝顺、走正道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长寿秘诀在于树“三德”

  

  汪贤群百岁生日当天,亲友们纷纷向他请教夫妻长寿的“秘诀”,汪贤群喝着自家做的高山炒茶,笑着说:“夫妻要恩爱相伴,良好家风要代代相传,人生在世还要多为社会做好事,行善使人快乐,老人心情好了,自然长寿。”

  美德助人长寿,汪贤群在总结自己的百年人生感悟时说,做人要树立起“三德”:自己要立德,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对社会要讲公德,力所能及为集体利益出力,帮别人做善事和排忧解难;为人处事要积德,用良好人缘去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处处有朋友,事事有人帮。

  “汪贤群以党风带家风,又以家风带乡风。从汪贤群身上,我能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美德村原党总支书记汪国枢向记者介绍说,汪贤群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校长,颇受人尊重,村民之间有纠纷矛盾,都会请汪贤群去调解劝和。

  而最令汪国枢感动的是,20多年前,村里要建华侨中学科技楼,一时缺乏资金无法动工。汪国枢知道汪贤群人缘好,威信高,便请他一起到泰国、香港寻求华侨帮助,没想到他一开口,原来“按兵不动”的一些华侨终于出手相助了,共捐了90多万元。学校用这笔钱建起了科技楼,改善了办学条件,还将节省的钱盖起了侨联办公楼,让回乡华侨有了一个家。

  汪贤群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当家人。据介绍,十几年前,汪贤群有一次病倒,在揭西县城河婆住院,消息传到村里,除了两户孤寡老人出行不便,全村200多户村民每户都有人轮流去医院看望汪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