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平河畔陶艺文化地标——“8号艺术码头” “石湾公仔”走过古今岁月
精品佳作助力焕发新生
2021年12月01日 景瑾瑾

8号艺术码头的文创家居展览馆

陶艺大师刘炳在创作中

陶艺大师庞文忠在创作中

庞文忠的生肖陶艺作品《好事连连》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景瑾瑾

  

  在禅城石湾忠信路49号,有一座紧挨着东平河畔的红砖建筑——8号艺术码头。这里,设有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亚太大师艺术馆、清代石湾陶瓷廿四行街景、珍陶馆、文创家居馆、龙窑印象等诸多场馆,场馆内的陶艺精品和历史资料,全方位展示着石湾陶艺的美轮美奂及深厚底蕴,静静地诉说着“石湾公仔”走过的古今岁月。

  同时,这里还是一个巨大的陶艺创作阵地,云集了40多位陶艺大师。而且,陶艺大师刘泽棉、刘炳、庞文忠、刘健芬、刘雪玲等,都在此处设了工作室。

  

  大师云集,刘泽棉等多位陶艺大师开设工作室

  

  11月23日一大早,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健芬就来到了位于8号艺术码头的工作室,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忙活起来。眼下,她正忙着制作一组名为《喜气洋洋》的作品,这是一件情景化的陶艺作品,呈现的是5个憨态可掬的小孩在玩老鹰捉小鸡,整个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今年59岁的刘健芬,出生在陶艺世家,师承父亲刘泽棉,她在吸收祖辈创作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仕女和儿童题材上尤其擅长,其作品红楼梦组塑《金陵十二钗》便是代表作之一。刘健芬告诉记者,她读高中时开始读《红楼梦》,后来还看了《红楼梦》电视剧,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于是萌生了创作十二金钗陶塑作品的念头。“为了创作《金陵十二钗》的陶艺作品,我多次重读《红楼梦》文本、搜寻相关图片等资料,细细品味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及衣着打扮。构思这组作品用了好多年,正式创作也历经了三年。”这组作品的人物都是融入具体情节中的,很有画面感。比如,记者在刘健芬工作室看到的《惜春作画》,就是选取贾母命惜春为大观园作画的情节,定格惜春专心作画、迎春和探春在一旁喁喁细语的瞬间,熟练运用石湾陶的贴塑、雕塑技艺,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唯美的人物形象,端庄娴静的仪态,丰富典雅的衣裙配饰,处处都是巧夺天工、匠心独运。

  8号艺术码头,其所在位置曾是清末民初石湾地区的货运码头,石湾陶由此出发走向世界,从后来出土的丰富多样的陶片来看,这里也曾是全国各地著名窑口产品的集散地。如今的8号艺术码头,由新石湾美陶公司打造,由旧厂房改造而来,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一个集创意研发、情景展示、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也融合了产学研、陶艺交易等功能。

  石湾陶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陶艺工作者的砥砺前行。在8号艺术码头内,还云集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雪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等40多位陶艺大师。

  记者到庞文忠工作室探访时,他正在为生肖陶艺《好事连连》修坯,摆在他面前的作品造型已经显现,只见一个活泼可爱、手持寿桃篮的仙童,坐于威严、霸气、勇猛的“百兽之王”老虎身上……年满七旬的庞文忠,专注陶艺创作已有44载。在其工作室内,陈列了近百件陶塑作品,其中,帝王人物和功夫人物系列最为引人注目,这也是庞文忠最具个人特色的题材。“我自己本身就擅长人物塑造,当初刚开始做帝王人物陶艺时,市场上这类题材的作品还很少见,因此,这一系列的创作具有独特性,也有利于开拓市场;做功夫人物,则是因为佛山武术底蕴深厚,很值得用陶艺作品来演绎。”庞文忠说。

  在8号艺术码头内,还有众多陶艺匠人在工作,他们制作陶艺品的场景,全面系统地展现着石湾陶的制作工艺流程,游客可以近距离参观了解。

  

  精品荟萃,诉说“石湾公仔”走过的古今岁月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8号艺术码头内还设有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亚太大师馆、清代石湾陶瓷廿四行街景、珍陶馆、陶·咖啡·书吧、文创家居馆、龙窑印象等展示场馆,全方位呈现石湾陶艺之美。

  “石湾瓦,甲天下”。欣赏“石湾公仔”的人士十分广泛,但人们对石湾公仔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往往不甚了解。走进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澜石汉墓出土的陶俑(复制品)、宋代的陶瓶、唐代的鸡头瓶、明代的荷叶凳、清代的油灯等历史物件,都在诉说着石湾陶艺走过的古今岁月。同时,馆内还展示了刘传、庄稼、区乾、曾良等近现代石湾陶艺大家的经典作品。

  在石湾陶塑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中,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是当之无愧的旗帜人物。刘泽棉是土生土长的石湾人,1937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是“刘胜记”第四代传人,自幼跟随家族长辈学艺。刘泽棉认为,艺术创作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发展,而其创作灵感也多源于生活。

  为了精进陶塑技艺,他曾以临摹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冒着烈日爬上屋顶临摹明清时期的瓦脊公仔,夜以继日地在博物馆摹制不同风格的馆藏珍品,并且博采众长,重点研究了潘玉书、刘传的艺术风格。多年以来,刘泽棉在创作上硕果累累,《引福归堂》《东坡尝荔》《钟馗醉酒》《兵圣孙子》《十八罗汉》等诸多作品享誉海内外。2012年,在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秘书处组织的第二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评选活动中,刘泽棉获得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

  8号艺术码头里的亚太大师馆,就是展示刘泽棉陶艺人生故事及经典作品的专门场馆。

  珍陶馆也是艺术码头内的一个“宝藏”打卡地,馆内产品多是收藏级别的陶艺精品,设有40多位陶艺大师的作品专柜,同时,近期也正在展出一系列的虎年生肖陶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