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仓一字排开,形成了一片碉楼堡垒状建筑,颇为壮观
颇具历史感的东江粮仓吸引居民闲逛散步
承载着人们记忆的旧粮仓,基本保存较好
常有居民前来东江粮仓聊天喝茶,追忆往事
古码头是昔日水运繁华的见证者
策划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图/王小虎 通讯员 林琳
背靠罗浮山、位于东江之滨的东江粮仓正在施工建设中,蓄力蝶变。这个承载着几代博罗园洲人记忆的地方,有着惠州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前苏联式圆筒粮仓群,占地约2万平方米,充满历史岁月痕迹。
在荒废20年之后,东江粮仓迎来新生。记者获悉,当地将投入7000万元,打造多功能的文商旅产业聚集区,落地大湾区首个生活美学街区,备受外界关注。建成后,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游客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好去处,也能打造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典范。
临江而立 东江粮仓引来居民打卡怀旧
位于博罗县园洲镇旧街旁的东江粮仓,静静伫立在江边,周边绿树成荫,环境舒适,吸引不少居民前来纳凉休息,或是三三两两闲坐聊天,或在江边惬意地垂钓。
在当地,一提及东江粮仓,几乎无人不知。它始建于1958年,由园洲人民公社旧址、旧粮仓以及旧纺织厂共同组成,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当地人又称它为“洲心大仓”。
经过六十余载的风雨,东江粮仓建筑群已满是被岁月冲刷的痕迹,古树盘根错节,铁门锈迹斑斑,绿藓布满墙体。近日,记者实地走访看到,旧粮仓整体保存较好,仍十分坚固。园洲人民公社旧址及旧纺织厂部分建筑已倒塌,墙体开裂,石块砖瓦遍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粮仓入口处的八座圆筒仓,一字排开,形成了一片碉楼堡垒状建筑,外形独特,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圆筒仓是由红砖砌成的墙面,屋顶呈灰瓦圆拱形。站在高处俯瞰,八座圆筒仓紧邻着九座平仓,规模较大,颇为壮观。走近一看,部分墙体虽已脱落,但基本保存完好,旧粮仓内宽阔,走访当天室外温度接近37摄氏度,仓内却是凉意袭来。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惠州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前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东江粮仓曾见证了这座滨江小镇沿江经济的繁华。时至今日,仍常有居民前来怀旧。“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当年的老百姓肩挑背负而建成。”居民梁先生早年外出打工,回乡后常在粮仓周边走走。他向记者介绍,1958年,响应政府号召,当地家家户户的劳动力几乎都自觉为粮仓建设出力,“那时候几万人扛着砖瓦,在沿江边挑泥沙,就地取材,克服重重困难才齐心建成了粮仓!”梁先生说,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对粮仓都很有感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粮仓建筑老化严重,原有墙体脱落、屋顶坍塌、墙体漏水,再加上圆仓本身与岭南水乡的湿润气候等保管条件不相适应,最终被逐渐废弃,于2000年前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周边建筑与地块随之荒废闲置,甚至一度被用于处理垃圾。
近年来,粮仓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并非承担收粮储粮功能,而是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因粮仓靠近东江边,沿江水岸旺中带静,让城市人感受到难以获得的宁静和舒心。此外,这一废弃建筑因年代造成的神秘感,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一探究竟。
尤其一到夜晚,粮仓周边码头自发形成了夜市街,居民利用汽车尾厢做起了柠檬茶、甜点等小生意,挂起小夜灯装饰。买上一杯饮料,坐在江边畅谈相聚,成为小镇居民的新潮流,也为东江粮仓增添了不少人气。
承载记忆 昔日政治经济中心繁华一时
东江粮仓作为当地的一大地标,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怀,也见证着园洲的变迁史。当地人都说,这里就是园洲的发源地。
记者查阅《园洲镇志》发现,早在明清时期,基于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这里水运发达,凭水而兴,逐渐成为东江中下游一大商品集散地。据记载,彼时境内东江河有船只来往于广州、石龙、惠州,沙河有木帆船往来横河。1980年以前,水运已经成为境内生产活动的重要运输方式。是年,镇域有大小木船、农艇300艘。
如今,码头周边仅有几辆小船停靠,昔日景象不复存在。所幸,东江粮仓内还有一处古朴的码头是历史见证者。这一古码头由红砂岩砌成的,保存完好,踩踏得光滑的岩石和路边船缆石桩上明显的磨痕,仿佛在诉说昔日的繁华。“小时候,还没有桥,没有这么发达的交通,要去东莞、广州,都要在这个码头坐船去。”梁先生说,那时候园洲中心就在这里,也属这里最为热闹,人头攒动。民间更是流传,苏东坡寓惠时,曾在此上岸。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不易洪涝,水上运输方便,周边人口密集,自然形成集市,每至圩日,当地各村的村民以及附近乡镇的村民蜂拥而至。如今紧邻东江粮仓的旧街,看来古老沧桑,甚至有点破败,但在以前却是热闹非凡。旧街建于1960年,街道总长150米,那时道路两边仿照石龙中山路和广州上下九的骑楼设计,为岭南骑楼风格建筑。整个集市沿着街道两侧分布,呈混合式,早晚成市。可惜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的加快,骑楼的传统建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兴旺繁荣的圩市逐渐消失。
除了码头、集市,旧粮仓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伴随着园洲人民走过每个收获的季节,记录着人民的付出与汗水。土生土长的居民陈汉强回忆起当年交公粮的场景仍然是记忆犹新:小时候每年秋天,就能看到当地农民用拖拉机、三轮车、单车等把一袋袋的粮食运到粮仓,等待交粮的人们排着队,常常人头攒动,场面格外热闹。旧粮仓由老百姓建立,也曾庇护过老百姓。据当地老人回忆,1959年,惠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地居民都是举家搬迁到粮仓,避难逃灾。
东江粮仓还曾是园洲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据《园洲镇志》记载:1958年,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后改称 “园洲人民公社”。原社址设在上南,1959年6月22日,园洲遭特大洪水,社址倒塌,10月底,社址迁至东江粮仓。1981年,港商梁焕金还在东江粮仓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会场兴办了当地第一家“三来一补”园洲毛织厂。从此之后,园洲镇开始以“三来一补”突破口,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加工业,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可以说,东江粮仓是园洲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民生的缩影。
保留原貌 两年后升级为“艺术文化空间”
经过六十余载岁月的沉淀,粮仓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又即将迎来新生——蝶变为“艺术文化空间”,引发众人关注。
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宁玉燕告诉记者,该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元,将在保留人民公社旧址、旧粮仓、旧纺织厂、供销社的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修缮升级改造,守住东江粮仓的传统人文经络,打造成为集休闲、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商旅产业聚集区。
东江粮仓还将致力于打造大湾区首个生活美学街区,向外推广“让美学更好地融入生活”的理念。具体而言,该项目将以东江粮仓数百米的临江水岸为街,打造大湾区的美学市集。宁玉燕介绍,美学市集占地约3000平方米,在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每场为期5天。届时,汇集高品质的特色生活美学品牌、文化生活美学作品,让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年轻艺术家、手工艺人、采购商、游客齐聚一堂,打造成为大湾区市集“顶流”,形成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一大文化盛事。
此外,还将打造展览主馆,邀请资深艺术展览策划人布展,分为两大区域:一方面,常态化展出艺术精品,购买收藏艺术品,以实际行动扶持年轻艺术家;另一方面,开展流动性的主题文化艺术展,每期围绕一主题展出艺术作品、非遗产品等。
在推广艺术文化的同时,也将积极融入惠州本土文化。东江粮仓计划建立3000平方米的惠州非遗展示馆,设立传承人工作室,为非遗传承人搭建新链接,产生新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打造成为惠州保护传承好非遗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
据宁玉燕介绍,该项目已经完成清场、调研、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施工建设,预计2024年4月建设完成升级改造。东江粮仓地理位置优越,与东莞一江之隔,到广州、深圳、惠州等市区均不到70公里,交通便捷。建成后,将成为大湾区居民短游出行好去处。同时,也能引流到惠州,助力惠州文旅发展。
博罗县园洲镇党委书记张剑辉提出,今年,园洲镇将持续聚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坚定不移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以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典范。
文脉溯源
惠州粮仓历经变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在惠州市惠城区惠新中街与县仓背交接处,有一处东坡亭粮仓,褐黄色的外墙一片斑驳,尽显岁月痕迹,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闲逛场所。据悉,粮仓目前被纳入筹建东坡亭粮仓文创空间范畴,正在施工,未来将和一旁的东坡祠融合,打造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有机整体。
据文献记载,该粮仓为原惠阳县粮食局东坡亭粮食仓库,1951年兴建,1953年投入使用,容量为2800吨,总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当时是新中国成立后惠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粮仓。从1953年至1991年,每年储存粮食为2800吨,1992年后没有存粮任务。
东坡亭粮食仓库是惠州粮仓变迁史中的一个缩影。据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惠州全市仅存黄家塘处一座粮仓和一座油仓,仓容量在500吨左右,各县人民政府接收旧仓91座。
上世纪五十年代,惠州开始大力兴建粮仓,一共建造了房式仓、苏式仓(仿照前苏联粮仓建造)、简易仓共1038座粮仓,容量30万吨,满足了当时粮油统购统销后大量贮存的需要。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惠州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常住人口大增,粮食仓容逐渐不能适应发展需要。1991年,惠州市粮食局就兴建粮食中转供应库计划立项,仓容定为1.5万吨,于1993年12月投入使用。1996年,广东省下达“九五”粮库建设规模计划,惠州市“九五”期间建粮库仓容达到6万吨,总投资7200万元。
时光荏苒,如今散落各地的多数粮仓早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被拆毁而难以找寻,甚至年轻一代都未曾听说。其中,仅有极少数荒废的粮仓被活化利用,深受追捧。如位于市区桥东的“752艺术仓”,这是少有的既保留了时代痕迹、也激发了新活力的典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0752是惠州市的电话区号,这里又曾是粮仓,故取名为“752艺术仓”,其核心理念为“生活·艺术·分享”。该项目现已进驻的机构有来舍咖啡、月亮弯陶艺馆、树人艺术中心等多家文创公司,文化气息浓厚,成为许多年轻人休闲打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