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广州二中从提升素养着手探索解决作文教学“老大难” 2022年07月22日 蒋隽、杨筱雨、梁粱

二中学生自编自演《英雄儿女》 学校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杨筱雨 通讯员 梁粱

  

  作文“无可写”“不会写”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老大难”问题。新高考语文转向素养考查,怎样写好作文更成为高中教学的难点。日前,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邱海林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探索,形成的研究成果《从序列到多维:高中作文有效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被广州市遴选为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该成果2019年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困境:作文教学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作文难,难在哪?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视作文为畏途,其根本原因是阅读量不足,缺乏对社会活动的广泛参与和深入思考,“输出”受 “输入”限制,语文素养无法支撑作文需求。

  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之下,邱海林带领项目组成员,对作文教学进行长期调研发现,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体系与规划,很多学校既没有依托教材,又缺少自身的作文教学计划,使得作文教学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与此同时,作文教学课时不足。高中语文一学期通常为90~100课时,按每学期训练6~8篇作文、每篇作文3课时(训练2课时、讲评1课时)计算,作文教学应安排18~24课时,但很多学校除了高三年级,作文课时安排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在训练形式上,传统的堂上作文训练仍大行其道,很少有学校将堂上作文与活动作文训练相结合,影响了作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活动型作文训练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路径:提升能力,多元评价

  

  “作文是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些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邱海林介绍,二中语文科从2010年开始,探索建构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多维度活动作文训练体系,建设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作文资源库,建立多元主体、动态发展的作文评价体系。

  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以文体训练为横线、能力训练为纵线、题型训练为抓手:高一重点训练文学类文体,侧重从宏观层面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构思能力;高二重点训练论述类文体,侧重从中微观层面精准提升学生的选材、剪裁、语言表达能力;高三重点训练论述类文体,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侧重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能力;高一以标题作文为主,材料作文为辅;高二、高三以材料作文为主,标题作文为辅。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使学生对各种文体、题型的写作了然于胸,有利于解决“不会写”的问题。多维度活动作文训练体系包括读书报告、时事报告、辩论赛和戏剧节等,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项目组还积极探索创新作文评价机制,引进多元评价主体,以自主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为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请著名作家、媒体人作“非师点评”,重视动态发展过程,突出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

  

  效果:示范引领,辐射广泛

  

  这一作文教学体系经过10多年探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表达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逾300人次,在省级报刊发表作文120余篇,走出了央视主持人杨若天、凤凰卫视主播全荃等优秀学子。广州市第二中学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集体、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团体金奖等表彰,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项目组成果在全省推广,并辐射贵州、陕西、山西等省,累计近10万学生、数千教师受益,影响广泛,为教育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