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中的“龙舟”被一一“唤醒” 杨耀斌 摄
文/ 羊城晚报记者 张德钢 通讯员 计慧慧 万双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山石岐各村(社区)的龙舟就会在岐江河上上演“赛龙夺锦”的热闹场面。随着一年一度的龙舟季渐近,为提前做好赛龙夺锦的准备,连日来,石岐街道各村(社区)纷纷“起龙”,放置在河道淤泥中的“龙舟”被一一“唤醒”,拉开了“龙舟月”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8日至10日举办,赛事将联动举办中山市龙舟文化月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赛事。
独特“藏龙”方法已传承数百年
正所谓“四月初八,龙舟兜里挖”,“起龙”被称作端午的开端,传承至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5月12日上午,张溪龙舟队的健儿敲锣打鼓,带着从庙宇请来的龙舟头、龙舟尾,来到藏龙舟的地方,鞭炮齐鸣后,龙舟队健儿们便开始动手“起龙”,“唤醒”沉睡在河道淤泥中的“龙身”。
据悉,张溪社区一共有3条龙舟,分别叫张溪北龙、张溪麦龙和张溪祖庙龙。张溪龙狮武术协会会长邓明干表示,其中,张溪北龙历史最长,有100多年的历史。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张溪北龙,为什么要与其他龙舟一起埋到水下的淤泥里面呢?邓明干表示,广东气候高温潮湿多雨,为防止龙舟的龙身发霉开裂,每年端午节扒完龙舟之后,就要将龙舟的龙身藏在河涌底。
“龙舟木质就是坤甸木,坤甸木如果摆在岸上边很容易腐烂,所以我们就要埋到淤泥里,用水和泥互相来保护它。这也是先辈们发明的独特‘藏龙’方法。”邓明干表示,这样保存的木龙船,可历经数百年之久不坏。第二年,“藏龙”便静待人们将其“唤醒”,这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龙舟文化精髓,也是石岐龙舟民俗延续至今的传统。
记者了解到,进入农历四月份以来,石岐各村(社区)传统长龙相继进入“起龙”时间。员峰村于5月9日率先开启“起龙”仪式。当天,员峰顺兴龙舟队的队员们齐齐抬着“龙头”,在北帝庙前祈福点香、烧爆竹、鸣锣助威,期盼已久的老少村民纷纷围观驻足、观看盛况。5月12日,除张溪龙舟队起龙3只外,基边村1只“藏龙”也被“唤醒”。接下来,团结、大墪、安山、南下等村(社区)也将纷纷“起龙”。
完成“起龙”后,队员们便会紧锣密鼓投入到年度训练关键期,备战接下来的龙舟赛。
高水平龙舟赛事展现非遗文化魅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项传承数百年的民俗活动,“起龙”仪式简单,却又严肃而隆重。在“起龙”之前,各村会选好吉日,并在宗祠、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整个过程吸引大量村民现场围观见证,好不热闹。
在“起龙”过程中,参与起龙船的村民们会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纷纷跳进水中,先将龙舟舱内的泥沙掏出,再合力摇松龙舟底部的泥浆,然后将其搬上岸、清洗干净,再涂上桐油,安装上龙头、龙尾、鼓架、锣架、旗帜等。最后,请画师在龙舟的船身绘上龙鳞等,就可以正式“下水”用作训练和龙舟比赛了。
据悉,赛龙舟作为中山石岐一项源远流长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并于2012年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石岐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石岐多元文化生态中的一件盛事。赛事作为香山文化对外输出的美丽窗口,不仅展现了“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内涵,更让湾区同胞看到极具魅力的石岐、绽放光彩的中山。
石岐赛龙舟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促进文化、旅游与商业有机融合,更汇聚起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今年,龙腾岐江上,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联动举办中山市龙舟文化月活动,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赛事之余,还近距离让市民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享受一场文商旅深度融合的传统节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