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面构建“六乱”整治模型 让有序管理具象化,留住城市“烟火气” 2024年07月31日 余宝珠、莫彦琦

虎门道路整洁有序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世光进行主题分享

  

  文/图 余宝珠 莫彦琦

  

  走进东莞市虎门镇金洲社区,宽敞整洁的道路上车辆有序行驶,行人有专属通道,路面上设有统一规划的隔离栏,各种车辆按规划区按序停放……这样井然有序的场景每天都在虎门真实上演着,一改之前乱停放、乱摆卖的杂乱状态,推进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乱拉挂”“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堆放” “乱贴画”等“六乱”问题是城市顽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品质。做好“六乱”整治、维护城市有序发展,是城市管理的关键,也是当前东莞“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东莞城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住建部“721”工作法,积极探索,全面构建出了一套“线上有平台、线下有支撑”的“六乱”整治模型,以片长制为抓手,依照“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创新利用智慧城管系统这一“智慧大脑”,让城市有序管理具象化。

  在这套东莞模型的有效运转下,东莞力争在市民生活需求和城市秩序之间寻求平衡点,在维护城市秩序的同时,留住城市“烟火气”。

  

  有依托

  片长制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我们把城管、社区和物业联动起来,组成一支三人小组,负责每一块特定的区域。”在东莞虎门,改革开放早期快速粗放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位于虎门镇中心片区的金洲社区就是典型的老城区和新元素交错发展的社区,给“六乱”整治带来新困难。如何打破僵局,提高末端执行力?对此,虎门城管以区域片长作为基础管理的依托和问题解决的关键,创新探索三方联动机制,成功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米”。

  据虎门城管分局党委干部沈宪刚介绍,三人小组各有分工,层层递进,最后推动问题的解决。“首先,由物业来发现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沟通劝导;若事主还是不听劝服,就报告社区,由社区派人沟通;最后再到城管进行监管、执法。”沈宪刚说,为进一步压实物业的责任,让物业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虎门城管还与当地房管所进行联动,对落实不到位的物业公司进行信用评级。

  在三方联动机制的保障下,虎门城管的“六乱”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有序的城市环境也给当地发展带来新活力。以虎门金洲社区的君乐汇商场为例,自从规划了专门的停车场,并增加新的电动自行车停车道以及外卖员停车区域后,客流量上升了30%。

  在推动城管问题解决方面,基层的城管片长是最为关键的一环。2021年,东莞在全省率先创新城管系统党员干部到村(社区)基层分片挂点的“城管片长”一线工作法,有效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力量传递到村(社区)最基层一级。同时,在全市域布建城市服务驿站,将城管工作阵地驻进村、摆上路,组建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及绣匠无人机飞行队,将60%的执法力量下沉到村(社区),破解城市管理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难题。

  依托片长制,东莞城管部门可以快速发现并及时回应、及时处置市民身边的各种城市管理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也实现了城管问题“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逐步在市民群众当中建立起“有困难、找城管”的信任感。

  在机制建设方面,东莞市城市管理目前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并依托“一委一办一平台”机制,持续推进城市运行高效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据介绍,东莞市一级和各镇街(园区)均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把方向、出政策、作决策、解难题,统筹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负有城市管理职能的34个市直单位全部纳入城管委,构建了市镇两级指挥、市镇村三级联动、多方协同、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五步”工作法——巡检、曝光、跟进、服务、推广,初步构建了纵横结合、协调联动、相互支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城管格局。

  

  有温度

  柔性执法化解整治难题

  

  在“六乱”整治中,占道经营、乱摆卖是城市管理的“难中之难”,如何在法理情之间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对此,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世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给出回答:城管是人民的城管,城管工作的落脚点是让老百姓满意,在城市管理中也必须全力去争取市民的理解与支持来完成这项工作。他认为,城管人不能一味去强调市民应该做什么,而是应做好桥梁作用,去引导市民更好配合城管的工作,共同推动城市的井然有序。

  “城与人应该是双向奔赴的,在城市管理和治理过程,也应该是这样的。”陈世光表示,在“六乱”整治中,城管执法是最后的选择,东莞城管希望以柔性执法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让生活在东莞的人感受到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据介绍,东莞城管部门在全国创新提出“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出台城管领域市场主体版“免罚清单”“柔性执法工作指引”等,创新提出整改承诺制,坚持“执法+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温度,做到过罚相当、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自推广以来,这种“小微执法”模式在全市各个镇街落地生根,“六乱”整治成效得到了质的飞跃。一个个城管与市民之间的暖心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以发生在石碣镇残障人士春姨身上的故事为例,春姨经常在路边摆摊缝补衣服,补贴家用。尽管已多次受到免罚教育,迫于生计,她还是选择了沿街摆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石碣城管在多次协调沟通后,为春姨找到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临时摆摊点,有效解决了乱摆卖的问题。

  执法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激发市民内心的自觉,将法律规范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六乱”整治中,东莞力争尊重、保障每个群体的权利,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的共治共生。“小微执法”模式下,东莞城管部门实现了从执法到服务的转变,也在过程中巧妙化解了“六乱”整治的难题,发展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柔性执法典范。

  

  有法宝

  “智慧大脑”构建东莞模型

  

  作为城市管理的头等难题,“六乱”整治具有根除难度大、容易反弹等特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东莞城管有法宝:通过打造智慧城管大平台,用“智慧大脑”构建出专属东莞的“六乱”整治模型。

  目前,东莞城管部门创新应用支撑城市管理工作,初步打造了“133+N”架构的城市管理,配套以事件流转为核心的“一专六组”指挥联动机制,形成“数据跑得快、系统用得好、体制转得稳”的数智城管新格局。

  通过AI算法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发布预警、能实时监测燃气管线运行状态的管道燃气监管系统……一图展示、一网感知、一秒研判、一体评价,“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随时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触角。在提升了基层城管部门执法效能方面,“红黄绿”三码评价保障“三教而罚”的小微执法模式有效化解了5万多宗轻微违法的民生案件,包容免罚率达82.1%。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强大的系统支撑和大数据分析功能,东莞城管部门对“六乱”问题反复反弹区域进行赋码管理,经过两个月不间断的巡查监管和整改提升,全市第一批选定的94个黑点中有86个完成整改销号。据介绍,黑点赋码是东莞“一委一办一平台”机制下的有力举措,是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精细化管理科在“六乱”整治乃至精细化管理长效化全域化发力上的创新机制。

  “我们随时可以知道黑点有没有巡查、处理成效如何,绝大部分‘六乱’频发的黑点周边环卫保洁和日常管理有所加强。”陈世光告诉记者,给“六乱”黑点赋码工作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些区域环境改善突出。目前,第二批选定的54个黑点也已经开始赋码管理,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管理职责和巡查任务,形成了常态化管理闭环。

  此外,为打造全民参与“六乱”整治的氛围,东莞城管部门还广泛发动群众,首创了“一键找城管”微信小程序,汇聚了“东莞城市服务地图”“一键找片长”“城市管理全民拍”等便民服务。目前,已有超过5万名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全民拍”,上报案件超40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