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断创造着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
紫花风铃木盛开,出游的市民在花下合影
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高科技人才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 磊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的又一个全新历史使命。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深圳不断创造着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
五年来,深圳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改革试验田成效愈显
来自龙岗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巨创新,以千架无人机编队表演惊艳亮相巴黎奥运会,结合埃菲尔铁塔造型,挂载绽放烟花,变换出多种奥运元素图案,上演了一场震撼的“赛博烟花”秀,向世界展现了深圳低空经济的实力。近年来,深圳加速“从无人机之都”迈向“天空之城”,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这背后离不开立法上的先行先试。今年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条例为深圳低空经济的“高飞”铺平了法治的轨道。除了立法,深圳还发布了《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出台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了“条例+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的低空政策体系。
改革是深圳的根与魂,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五年来,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2022年8月,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22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发布,成为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通过深化改革,深圳为一个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除了加强新兴领域立法,深圳还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涉险滩”“啃硬骨头”,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
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在深发布,全国首笔大中型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落地河套,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上线运行……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深圳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达87条。
创新策源地动能更强
五年来,深圳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国内专利授权量23.51万件,商标注册量24.97万件,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目前,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7万家。深圳创新有“6个90%”的说法,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彰显了深圳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鲜明特点,也成为深圳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2019-2023年,深圳GDP年均增长5.1%,增速高于其他一线城市。前不久,今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放榜,深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为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超过全国及全省平均增速,在一二线城市中稳居前列。今年1-6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602.50亿元,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43.9%。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均呈两位数增长;新增的低空经济与空天、人工智能两个集群增长势头良好,分别增长32.4%和13.4%。
在这座“创新之城”,创新动能不断迸发、创新人才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圳还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引进了一批战略科学家,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人,高层次人才2.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当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已经连续8年两位数增长,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创新载体3800多家。
在光明科学城,深圳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创新要素正在源源不断地集聚。深圳大力发展风投创投,通过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帮企业跨越“死亡之谷”。通过不断努力,“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良性循环正在深圳加快形成。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9月,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圳中学高中园校区将正式投用,今年新招生3300人。随着近年来深圳市属四大名校集团分别办学的深圳四大高中园陆续启用,更多孩子有了享受优质公办高中教育的机会。这得益于深圳超常规学位攻坚的决心与魄力,以及通过集团化办学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的智慧与担当。数据显示,近三年深圳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了“十二五”“十三五”总和。这是深圳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一个缩影。深圳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目标加速迈进。
湛蓝的天空,低垂的白云,绚烂的晚霞,不时出来“闹腾”的彩虹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让人们于“好city啊”之叹中见证美不胜收的深圳。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建成公园数量达到129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6%,这是深圳人的生态福利。在深圳,每15分钟就能走到一个社区公园。如果按1天逛1个公园的节奏,走遍深圳所有公园,要花近三年半时间。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打造绿色名片上一直走在前列,正加速奔赴“可持续发展先锋”。
今年1月,深圳歌剧院“海之光”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8年12月竣工验收。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首,深圳歌剧院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和文化旅游目的地。事实上,多元多维的文化艺术活动,早已在深圳的城市角落、公共空间“遍地开花”。华强北街头公益钢琴琴声悠扬,民谣音乐会在东门商圈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满足了深圳市民对诗意栖居的梦想。2023年,深圳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7万场次,平均每天超190场次。